2024-11-23 05:49:31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媒

移动互联给传媒业带深刻变化 新时空新业态新互联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11 11:00    点击量:1015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7月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截至 2015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达到88.9%,这些数据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相比PC(个人电脑)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将推动传媒业、服务业等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而未来移动互联网自身也将产生质的飞跃。

  今天,基于移动终端的新闻客户端以及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应用,正在超越基于PC端的门户网站,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更大的冲击。随着信息传播主渠道的转移,未来的传播将出现以下特征:

  信息消费时间碎片化。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来说,无论是新闻阅读还是社交或娱乐活动,都越来越多发生在各种零星的时间段,也就是媒体使用时间变得碎片化,这也意味着媒体使用的个性化。对媒体来说,用户时间的碎片化一方面意味着“黄金时段”的概念将逐步弱化,另一方面意味着人们的信息获取也会进一步碎片化。这两者都驱使着媒体业务形态发生变化。

  信息消费空间场景化。移动互联网时代,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得到普遍应用,服务商可以对每个用户进行实时定位,并向不同位置的人们提供不同的信息和服务。与移动状态下用户空间位置相关联的还有一整套“场景”要素。构成场景的基本要素包括空间与环境、用户实时状态、用户生活习惯、社交氛围等。未来移动媒体的传播就是,向由这些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场景”中的用户提供适配的信息。

  新闻生产空间现场化。从新闻的生产角度看,未来的新闻生产空间将从编辑部等“媒体空间”向新闻发生的“现场空间”扩展。移动终端使得出自新闻现场的、即时的新闻生产更为普遍,基于文字、图片、视频等手段的新闻现场直播成为常态。值得关注的是,来自现场空间的新闻生产,很多是由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现场目击者等普通人带来的。这些普通人的直播信息经过社会化媒体实时的传播后,更容易让人们感同身受。

  对于用户来说,移动互联网不仅作为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也作为一种新的服务平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各种创新性应用也将推动商业模式与业态的重塑。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场景感知与适配。移动互联网帮助服务提供者更好地感知用户所处的“场景”,提供更为便利、个性化的服务。比如,近几年兴起的各种“到家”服务,就是在这个方向上推动传统服务业变革的。第二,用户与服务资源间的连通。服务平台更多的作用是将闲散的社会力量调动、整合起来,并基于场景来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也就是在用户与他们所需的资源间建立起高效的连接。第三,基于数据分析的定制化服务。对用户数据的采集与深层应用,也将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也是它改造传统行业的重要“杀手锏”。比如,医疗健康行业将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代表。基于大规模用户数据的集中收集与分析,可以建立起医疗数据库和分析模型,为病人和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支持。

  尽管移动互联网已经作为一种革命性力量在影响着各个领域,但今天的移动互联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在物联网推动下,移动互联网将出现一次关键性升级。今天,手机、平板电脑这样的移动终端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与传递者,它们离不开人的控制。而在物联网的视野下,我们将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一切物体,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智能的终端,物与物之间也可以实现智能的连接与互动,而不再完全受制于人。物联网技术将使得未来的移动互联不仅是人与人的互联,还包含了人与物、物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等各种方式的互联、互动,最终形成一个无所不在、万物互联的智能网络。物联网将在各个层面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也将带来全新的产业形态。(作者彭兰 为清华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