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17 14:42 点击量:1245 大
中
小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此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列宁也认为,“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这其中就包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里,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外开放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是指导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从理论体系、价值取向等角度看,西方经济学主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当然无法指导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具有长远指导作用,但也不是简单照搬就能解决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全部问题。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观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创新理论成果,至今仍然是管用的,但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复杂的新情况,迫切需要提出新对策、采取新举措,这有赖于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也就是说,应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必须进一步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了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战略任务,而且为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经济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围绕“什么是发展”“怎样实现发展”“发展为了什么”这三个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主要方面,特别是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思想和理论命题,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习近平总书记对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作出的重要贡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共享发展,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这就回答了“发展为了什么”这一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问题,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长过程时间维度和当今全球发展空间维度,观察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他科学概括了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并指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我们既要有忧患意识,又要坚定信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努力做好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篇大文章。经济发展新常态,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要战略机遇期一道,标识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坐标,发展了“经济周期”理论,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战略和重大举措的逻辑起点。
三、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实践要求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阐述。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不仅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难题的钥匙,而且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崭新篇章。
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些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观点。
五、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新自由主义”的破产,都证明“两只手”同时发力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科学机制。
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强化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些论述科学指明了当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
七、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他关于协调发展的总要求。他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的,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下好全国发展一盘棋的制胜要诀。协调发展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只注重激发各个经济体发展活力、基本不研究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特别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取向,是根本不同的。
八、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些论述深化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理论的重大贡献。
九、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同时,坚持独立自主,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这些论述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科学预见,又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战略,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建立开放型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
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时提出了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给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开出了标本兼治的对症药方,是解决我国经济运行中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使供给与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均衡,才能解决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的大量“需求外溢”,才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求,并有效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些论述从经济周期理论、供给与需求关系理论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总书记用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对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也是对人类的新贡献。(作者:江金权 中央纪委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纪检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