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科创板年报问询“科”味浓 研发投入变化成“热门题”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27 10:00 点击量:2583 大
中
小
上市公司年报事后审核问询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科创板年报事后审核问询以多元化、个性化的视角审核科创公司“含金量”,其中与研发投入相关的各种指标变动,小到研发费用增减,大到研发项目进展,无不成为关注的焦点。
并非“问跌不问涨”
2020年年报是寒武纪上市后发布的首份“成绩单”。作为尚未盈利的芯片企业,寒武纪的研发投入及产品储备情况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2020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度研发费用达7.68亿元,同比增长41.5%。其中,职工薪酬4.4亿元,同比增长56.32%;测试化验加工费6861万元,同比下降44.9%;委托、合作研发支出3849万元,同比增长104.3%。
在整体研发指标向上的情况下,监管就其中细节进行了问询,要求公司就职工薪酬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做出更详细说明,同时补充披露测试化验加工费的具体内容以及委托、合作研发支出的主要供应商、研发成果及进展。
国盾量子2020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5.68%。公司称,系承接了国防专项定制开发业务,研发人员参与,相应支出计入项目成本。对此,年报审核问询进一步要求公司解释研发人员参与国防专项定制开发业务的原因及合理性。
有业内人士表示,研发费用是科创企业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每家公司情况不一,牵涉到的项目、技术不一,不能以升或降一概而论。因此,监管更加注重每家公司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将研发费用与公司研发进度等信息进行匹配,旨在更加精准、合理、深入地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研发最新情况。
作为市场挑选出的“硬科技”企业,研发费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技术“含金量”,是企业科技水平的“风向标”,其细微变化都应格外关注。同时,信息披露监管还需要基于每家公司不同的特点、所处的行业变化做出合理的判断之后进行问询,以免走入问得“过细”、管得“过宽”的误区。
不搞简单“一刀切”
记者注意到,相比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变动合理性等疑点,科创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即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似乎并没有引起过太多争议,反映出投资者结构的优化使其对科创企业的价值有了更全面的评估,尤其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研发周期的企业有了更加理性的判断。
数据显示,2020年,约三分之一的公司研发投入强度有所下降,但其中超过80%的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均有上升。有财务专家向记者分析称,相关公司研发投入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营业收入规模增幅较大、企业研发进展阶段及发展阶段变化、疫情影响等。
值得关注的是,研发投入强度很容易随着分母(收入规模)变动发生变化。例如,不少生物医药公司恰好迎来市场需求爆发等发展契机,营收快速增长,即使研发投入保持在一定水准,但短期内看收入增幅显著超过研发投入增幅。
2020年以来,圣湘生物、之江生物、硕世生物积极响应疫情防控需求,依托成熟的研发平台,成功研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实现业绩突破,2020年营业收入增幅分别高达1203.53%、692.72%、502.39%,导致研发投入强度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
除营收的大幅变动外,研发强度与研发进展阶段乃至企业发展阶段也有密切联系。在不同的研发阶段,研发投入可能差异较大。如创新药企业,前期药品临床试验中研发投入较高,药品上市评审及后续销售阶段研发投入则会相应减少。2020年,艾迪药业研发投入金额减少20.29%,主要系2020年11月公司ACC007新药进入CDE审评阶段。
上市公司持续创新研发的价值不仅要看研发投入,还应当注重研发成果的产业化。研发投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只有不断从量变转化为质变,才能真正反映出公司的科创价值。尤其是高端装备、新材料行业内产品相对成熟的公司,在核心产品市场化阶段,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和认可期,后续才能更精准地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加大研发投入,稳妥推进迭代产品或新研发项目。
而2020年影响研发投入的一个重要变量则是疫情影响。上述财务专家认为,疫情导致个别公司研发投入进度放缓,部分企业研发所需设备、原材料采购和入库周期延长,需要委外开展测试和研发的项目进度放缓,均在一定程度上使研发投入进度放缓,这一点亦需要客观看待。高端装备、医药行业公司研发费用中设备摊销、耗材、研发测试等费用占比较高,因此受影响更为明显。“当然,对上市前后研发投入强度异常下滑的,监管肯定会重点关注。”
“科”味还需细品
整体来看,科创板的研发投入强度和增长幅度明显跑赢其他板块。
据统计,截至5月25日,科创板已上市的281家公司2020年合计研发投入398.15亿元,较上年增长23.41%。剔除第五套标准上市公司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平均值达到11.94%,较上年增加1.08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中位数为8.62%,较上年增加0.41个百分点。其中,中芯国际、君实生物、中国通号等35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2亿元,寒武纪、金山办公等21家公司连续两年研发投入占比超过20%。对比来看,2020年沪主板、深主板、创业板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3.94%、4.49%、7.51%。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公司的绝对投入保持在较高水准,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下滑并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研发强度与研发实力的实际情况。
具体来看,中芯国际2020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下滑4.55%,但研发投入金额高达46亿元,高居科创板第一名。天合光能2020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略微下滑0.17%,但研发投入金额约16亿元。公司上市后持续深耕光伏领域,推出210大尺寸硅片、电池及组件,引领行业正式迈入光伏600W新时代,营收同比增长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