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2 10:30:33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河南虞城县杜集镇史桥村第一书记曹地:把根扎进泥土里
文章来源:商丘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8-29 14:20    点击量:694    

  8月16日,刚出差归来的曹地,顾不上歇息,就急匆匆走进82岁贫困党员任德荣家里查看雨后房屋和庭院里是否进水。行走之中,他步伐坚定,依旧是草帽、运动鞋等“曹氏装备”,他就是2015年商丘广播电视台派驻虞城县杜集镇史桥村的第一书记。

  “听声音是曹书记来了。”刚到门口,任德荣闻声迎了出来。小院不大,三间平房,收拾得干干净净。“这陈设,以前咋敢想?”任德荣领我们入厨房进堂屋,指着煤气灶、电磁炉、电冰箱、洗衣机、空调,不停地说,“你看看,曹书记把我的堂屋收拾嘞,还给俺安了空调。”谈起曹地的工作,他更是赞不绝口,“别提了,曹书记来之前,村里到处坑坑洼洼,晴天雨天都没法走,学校废弃,也没产业,稍有点能力的人都外出打工了。现在家家都有下水道,出门都是水泥路,路边四季有花草……娃儿们上学、村民打工都不出村,村南有集体服装厂,北地有养鸭场、养牛场和桑葚种植基地,年年分红,有活干、有钱花、有好房住,吃穿不愁啊!”

  我们随便走在村里,只要碰见人总能听到“曹书记来了”“曹书记来家坐坐”,更有村民见面就送上自种的青菜给曹地。村民史志领介绍说,现在村里没闲人,水清树绿路干净,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曹书记让村民的思想发生了大变化——因懒致穷最丢人”。

曹地把手工活业务引到村里,全村妇女足不出户日均增收二三十元。

  “曹书记来后,俺庄像个大花园。”在刚被暴雨洗刷过的村水泥路上,村民孟庆云一边走一边哼着小调。

  说起村里以前的模样,曹地用了“两个不堪”:土路泥泞不堪,房子破烂不堪。2016年,他带领全村借力“六改一增”提升工程,全面改造空心村,拆掉老危房,集中盖新屋,安置五保户。村民史志轩一听要拆房,头摇的像拨浪鼓:“俺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穷光棍一辈子了,临老了,瞎折腾啥?”但曹地一趟趟地跑,描绘新家美景。老史“抹不开面子”,嘴上不情愿,还是搬了出来。没想到,几个月后,新房盖好了,粉刷一新了,吃的用的,样样配齐。当年年底,养鸭场分红1000元,养羊卖了1000多元……这些都让老史性情大变,笑容多了,话也稠了:“老了老了,曹书记又让俺活出个样子来。”

  “多亏党的好政策和曹书记协调帮助,让俺的胶带厂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能人”田亚博动情地说,上高二时,父亲突然瘫痪,花光了家里的钱,他节衣缩食、咬紧牙关,考上大学,却交不起学费,幸亏好心人资助,加上助学贷款,才勉强度日。大二勤工俭学,卖过胶带,毕业后想买台机器,分割、加工胶带,但没钱。曹地听说后,帮他贷了款,买了机器,购进原料。“小田能吃苦也很能干,是个有志有智的好青年。”曹地说,小田把自家院子收拾出来,当成厂房,一天做3捆胶带1500卷,网上卖四成,另外六成卖给周边企业,月赚5000多元。

  村支书田光说,曹地自任第一书记开始,就把脚扎进了这块土地里,带领村“两委”把支部建在扶贫车间里、融入到产业链上,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发展模式,4年来建成200亩蛋鸭养殖基地和500亩油用芍药基地,新修水泥路10余公里,让漂亮的绿化带随路延伸到农户家门口,4000平方米广场上凉亭、花坛错落有致,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村小学的危房变成了三层楼房,2000平方米扶贫车间增加了贫困户和村集体收入,全村贫困户从136户287人减少到现在的8户17人。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曹地在扶贫日记中写到,他和所有第一书记一样,工作中苦、累甚至委屈都是有的,但每当想起总书记的这首诗,浑身就充满了力量。(刘建谠 刘起旭)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