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2 10:17:17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浴血奋战为家国九旬老英雄甘厚美湘赣边深藏功名数十年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8-26 08:06    点击量:490    

  浴血奋战为家国,解甲英雄守初心

  九旬老英雄甘厚美湘赣边深藏功名数十年

甘厚美坐在家中轮椅上。记者刘良恒摄

  八月,湘赣边区罗霄山脉井冈山西麓,山高林密,草木葳蕤,溪谷纵横。

  92年前,秋收起义部队在今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会师。毛泽东在此主持前委会议,及时做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进军农村的决定,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思想。

  文家市会师,对中国革命、中国军队命运具有重大转折意义。92年后,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一个感人故事正被人们广为传颂:有位身经百战的九旬退伍老英雄扎根湘赣边,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做煤矿井下工人等基层一线普通劳动者工作,在淡泊、清贫中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深藏功名数十年。

  这位可敬的老英雄名叫甘厚美,今年92岁。在解放战争九死一生的战火硝烟里,他浴血奋战,立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

  浴血奋战为家国

  虽已入秋,湘赣边依然酷热难耐蝉鸣阵阵。在文家市镇大成村一栋普通乡间楼房里,记者见到了穿着军装的甘厚美。老英雄精神不错,拄着拐杖还能在屋内屋外走走。

  正值中午时分,甘老坐在轮椅上,接过孙女递过来的一片秋梨,当着十多位前来采访的媒体同行,打开了话匣子,思绪回到了70多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8年,甘厚美21岁,还是一个毛头小伙。那年7月,经朋友介绍,甘厚美在湖北省谷城县入伍。此后,在南征北战的岁月里,他先后经历了20多场大大小小的战斗。

  因为思想进步、表现出色,1949年5月,他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那时距离他进入部队还不到1年时间。

  1949年7月,解放战争进入决胜阶段,安康成为解放陕南和进入大西南的一把非常关键的“钥匙”。为了抢夺这把“钥匙”,解放军与国民党部队进行了激烈战斗。

  在解放军接连攻破国民党部队三道防线后,胡宗南孤注一掷,急调三个半军置于安康城南牛蹄岭,妄图凭借天然屏障,负隅顽抗。

  因地形阻碍,我军先后与胡宗南部拼了8次刺刀,敌军有重机枪手据守,导致我方伤亡惨重,力量不足。

  “那时我是机枪连战士,后来也上前线跟敌人拼刺刀。”甘老说,“战场上到处都是明晃晃的刺刀,战友们都忘了害怕,我一路奋勇拼杀刺倒了好几个敌人,直到被敌人从背后偷袭刺伤倒地。”

  在这场战斗中,甘厚美右手臂和腹部受重伤,心存死志的他紧紧抱着一个敌人,翻滚下山,左腿又摔成了重伤,当场不省人事。直到清扫战场,战友们才发现满身是血、奄奄一息的他。

  因为作战英勇无畏,甘厚美被记特功,折合一等功一次,随后又被批准“火线转正”,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相关档案材料显示,甘厚美随军转战湖北、安徽、陕西、四川等省市,先后被授予淮海战役纪念章、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等勋章,以及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人民功臣”纪念章。

  解甲归田守初心

  1958年,甘厚美在兰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文化速成中学完成学习后,伤病复发,无法再回归军营。当年5月,经部队批准,入伍已10年的他,复员回到家乡浏阳。

  按当时规定,甘厚美本来有资格作为伤残军人复员,但他却拒绝了。面对记者们的疑惑,甘老说,“那时我才30出头,虽有伤病,但心中想着绝不能成为国家包袱。”

  起初,组织拟安排甘厚美到浏阳大瑶二中任教员,但在师训班培训3个月后,因腿伤严重,无法长时间站立,未能到校任教。

  后来,甘厚美在文家市搬运队担任会计。由于旧伤反复发作,公社党委同意他去长沙市人民医院治疗。

  这次治病持续将近1年半时间,总共花掉医药费1000多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按规定甘厚美可以公费报销。但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他却拒绝报销。

  “我用的是我的转业费和其他积蓄,这本身就是党和人民给我的,我不能再去占公家的便宜。”甘老说,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很苦,不少农民还吃不饱穿不暖。身边的一切让他觉得,“身为党员不能搞特殊”。

  治病结束后,甘厚美在家休养了将近3年时间,身体逐渐恢复健康。1964年7月至1971年1月,他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在文家市粮站、清江水库、文家市革命圣地(现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基层工作,自始至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1971年2月,甘厚美到国有企业文家市煤矿工作,先后在分矿、总矿当井下工人、司务、保管、组织委员、采购等平凡工作,直至1982年12月退休。

  “我们那时都在采煤队工作,下井采煤很脏很累,他从来不讲价钱,总是安排什么就做什么。”70多岁的工友孙见梅说,“我们那时只知道甘老当过兵,打过仗,但是不知道他还立过这么多战功,获得过这么多荣誉,他从来不说。”

  在井下干了一段时间后,煤矿领导考虑到甘厚美年纪不小,身上又有伤,就安排他在煤矿当保管员。现年70多岁的工友彭林付说,井下工人三班倒,井上保管员就甘老一个人,但不管工友什么时候有需求,甘老都能安排得妥妥帖帖。

  守望传承树家风

  在战场上,甘厚美是英勇杀敌的硬汉;在岗位上,他是兢兢业业的工人;在家里,他是公私分明的丈夫和父亲。

  在采访中,工友和乡邻都对甘家的家风家教赞不绝口。

  1973年,大儿子甘本淼高中毕业,便到生产队出工,干农活、做会计。1976年下半年,他成了村上小学的代课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他考上了武汉一所大学。

  “整个文家市,只有4个人上榜,别人体检都是家长陪着,就我是一个人,还因为脾脏大了些体检没通过,最终没去成武汉读大学。以父亲的资历,要是提个要求,组织肯定会关照的。”甘本淼坦言,当时对父亲还是有些埋怨的。

  “父亲常跟我们讲,想吃‘国家粮’(当地俗语,即做公职人员),就要自己努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他不会帮我们搞特殊。”甘本淼听了父亲的话,后来考取了茶陵师范,毕业后扎根乡村当了老师。

  现如今,甘家其他几个儿子分别是厨师、工人、个体户……尽管普普通通,但全都是凭自己的本事挣钱吃饭养家。

  甘建波是甘厚美的长孙,在文家市集镇上经营一家文具店。他对记者说,“爷爷是离休工人,看病买药可以报销;奶奶没有工作,买药要自己掏钱。爷爷从来没想过要给奶奶买点药,然后找国家报销,这种事他绝对不做。”

  “我小时候并不是很理解,还觉得爷爷不近人情,有点抠,不心疼奶奶。现在明白了,爷爷是公私分明,他不会因为自己功劳大、荣誉多,就揩国家的油。”甘建波说。

  在采访中,一些接受记者采访的工友、乡邻、镇村干部都说,甘厚美严于律己、自力更生,用辛勤的双手努力工作、照顾家庭、抚养子女,拒绝做国家“包袱”、不占公家“便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不向党和国家提要求”的宝贵承诺。

  “与牺牲的战友相比,我那点功劳不算什么。荣誉属于党属于部队,不属于我个人。国家给了我离休工人待遇,儿孙们对我也很好,我知足了。”甘老轻言细语地对记者说。(记者刘良恒)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