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2 12:30:36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网红的“80后白发干部”李忠凯:尽心为公 无意染白发
文章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7-01 10:03    点击量:563    

  网红“80后白发干部”李忠凯:

  获提拔仍不离脱贫攻坚一线 尽心为公 无意染白发

李忠凯设定2019年目标,再脱贫47户181人。

李忠凯带病坚持工作。

李忠凯走在乡镇路上。

蜿蜒的山间小路,从新建的湾碧乡政府背后向山顶爬升。

因为此照,李忠凯一度成为网络焦点。

  李忠凯病了。右手打着点滴,左手拿着手机,独自坐在乡卫生院病房,看着“学习强国”。

  面对突然造访的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今年39岁的李忠凯有点无措,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望着吊瓶,一会儿又转头看看窗外被大风撕扯的芭蕉叶。

  7个月过去,他似乎仍没有适应来自外界的过分关注。

  彼时,一张从未刻意为之的工作照,将这个生活工作在金沙江边的男人,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迎来了万千掌声、赞誉,也有质疑。直到现在,“80后白发干部”热度依旧不减,他同期的影响力,在网络上依旧遥遥领先,高于74%的社会事件……

  春秋交替,终是回不去了。

  公示之后,李忠凯已被提拔为云南楚雄州大姚县政协副主席。何时履新?他说“听组织安排”。

  坚守脱贫攻坚一线,即是李忠凯的现状,也是他的初心。

  白与红

  一纸公示,将80后白发干部贴上网红的标签

  如不是州委组织部发布的州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李忠凯所在的湾碧乡,这个位于金沙江边的偏僻乡镇,恐怕至今仍默默无闻。

  湾碧乡,地处金沙江畔的干热河谷区域,散落着以傣族、傈僳族为主的124个寨子。常年交通闭塞加之观念落后,截至今年5月,仍有两百余人处于贫困线以下。

  但碧绿的金沙江,给河谷赋予了丰富的可能性,正如其简洁而富有希望的名字——湾碧。

  2012年,大姚县金碧镇副镇长李忠凯调任湾碧乡,任党委委员、副乡长,主抓观音岩水电站移民搬迁工作。

  彼时,整个观音岩水电站的库区移民,湾碧乡占到45%,多达3019人。作为乡镇干部,日夜驻扎在村里,一个月回不了家是常事,李忠凯就有过50多天没回家的经历。经过反反复复地宣讲,接待高达数千次的村民走访和矛盾处理后,2014年7月,湾碧乡移民工作成功完成。换了住所、重分了土地,李忠凯又马不停蹄抓扶贫,兴建乡村基础设施,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到2017年,湾碧乡与之前大变模样。

  2018年10月,楚雄州委将已担任湾碧乡党委书记的李忠凯,评为担当作为的优秀基层干部。一个月后,11月16日,楚雄州委组织部发布州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拟提拔李忠凯为大姚县政协副主席。

  正是这纸公告,将在基层默默工作的李忠凯,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公告上,李忠凯头发花白、皮肤黝黑粗糙,看上去全然不像1980年8月生人,有网友甚至认为他“快退休了”。很快,包括大姚县委组织部、楚雄州委组织部及李忠凯本人都做出解释,外貌与年龄落差“主要是基层工作的艰辛与遗传因素”。

  舆论就此反转,李忠凯被贴上了“80后白发干部”的标签。当然,一片赞扬背后,偶尔也夹杂着一些对他个人经历的质疑。

  是与非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李忠凯一直无法理解那些无厘头的质疑

  一夜网红,李忠凯的一举一动也因之被聚焦。这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多少带来了一些影响。

  李忠凯一度拒绝接受采访,就算今年1月,被确定提拔为大姚县政协副主席,他也没再通过媒体发表过多感慨。他说,希望这样能让自己回到平静的生活中去——他无法理解那些无厘头的质疑。“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他反复重复。

  2019年5月17日,与记者见面那天,李忠凯刚从新疆考察回来,发着高烧,在湾碧乡卫生院打着点滴。

  “我中专毕业就参加工作了,那时候,中专生是要包分配的,成绩不好的才上高中。”李忠凯又一次回应质疑。

  事实的确如此。

  1980年8月,李忠凯出生在大姚县一个贫困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农民。初中毕业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楚雄农业学校林业专业录取。

  1999年10月毕业后,李忠凯被分配到大姚县原七街乡林业站工作。在这里工作了7年,期间通过函授完成了大专课程,后被调到金碧镇担任副镇长一职。

  2012年,李忠凯来到湾碧。也就是在湾碧乡的这7年风吹日晒,“塑造”出了后来广为人知的“80后白发干部”形貌。

  他曾想过通过媒体解释,他19岁就参加工作的原因,但最终放弃。“嘴长在别人身上,随他们说吧。”他说。

  但是有了这么一次被万众瞩目的经历,他开始关心起自己的身体来。

  因有医生隔空给他做过诊断——他属于“过劳肥”的身材和精神压力大的白头。这种症状,如果不及时调整,会引发各种病症。

  他开始减肥,早上按时吃饭,中午吃七分饱,晚上只吃菜。一头花白头发,也不再染黑。

  一日工作结束后,如果有时间,他一定会在场镇的公路边一个人走走,给上小学的女儿打个电话。

  去与留

  “那里是脱贫一线,我还不能走。”

  县政协副主席的办公室在县城,但很少打开

  大姚县政协副主席的办公室,在县城。不过,很少打开。李忠凯的心还是在湾碧乡。“那里是脱贫一线,我还不能走。”

  坚守一线,是李忠凯的现状,也是他的初心。

  这7年,李忠凯对湾碧乡的村村寨寨,可谓了如指掌。他没法在短时间内离开。

  时至2018年底,湾碧乡已有1589户6264人成功脱贫,但还有58户219人未脱贫。他定了目标:2019年底,再脱贫47户181人。

  这个目标,看似简单,但在湾碧,这个前往县城都需要整整6个小时路程的乡镇,真的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实现脱贫后,如何保证不再返贫,则是随之而来又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和新压力。

  李忠凯很头疼。

  他知道,仅仅把眼光放在湾碧乡和大姚县本土,要实现脱贫致富,几乎不可能。他必须“两手抓”:一手抓黑桃、花椒、芒果、土豆、白芸豆等种植业和生猪、黑山羊、黄牛等养殖业;一手抓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

  3年来,湾碧种植业异军突起。以碧拉乍村邹家窝铺组贫困户李玉祥为例,他一家四口,几年前仅靠传统的种养殖维持生计。在湾碧乡大力发展核桃、青花椒和白芸豆的种植后,去年依靠销售农产品,收入便超过4万元。加上两个儿子外出打工的收入,去年全家年收入已近10万元。“去年吃喜酒,我俩遇到。李玉祥脚上穿着一双阿迪,他爱人穿一双贝壳头。比我都穿得好。”李忠凯笑道,一旁的李玉祥则已笑得合不拢嘴。

  如何实现湾碧经济稳定发展,李忠凯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大姚县之外的整个中国——加大对全乡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就业规划。

  近前,他去了一趟新疆,在那里找到了大量的可租种土地和需要劳动力的工厂。回来没几天,尽管感冒发烧,嗓子疼得冒烟,李忠凯仍赶着时间召集全乡的村干部开会,通报考察结果。

  他认为,输送闲置劳动力外出就业,甚至租种闲置土地,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增收路子。“已经开始规划了。”他说。

  公与私

  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

  他知道对家庭的亏欠——每谈及此,他总报以沉默

  李忠凯并不关心自己什么时候离开湾碧。现在,他仍然一心扑在湾碧乡的脱贫致富工作上。7年来,他几乎没有在168公里外的县城家中,陪女儿过一个完整的寒暑假。回家路遥,加上基层工作繁琐,尽管乡上有上10天班休4天假的规定,但他从未连续休过4天。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他知道对家庭的亏欠——每谈及此,他总报以沉默。无法获知李忠凯沉默之下的内心情况,但从他对村里一位老人的关爱能看出,他在尽力弥补一些缺憾。那是一个89岁的老人,叫李兰珍,与70岁的儿子相依为命。李忠凯每次到碧拉乍村,都会给她带上粮油和生活必需品。足足六年,从未间断。李兰珍也把他当作自己孙子,一见面就牵着手,唠着家常。说到动情处,李兰珍甚至几度哽咽,反复感谢李忠凯多年来的关心和帮助,并祝福李忠凯顺顺利利,长命百岁。……“听组织安排。”对于履新和回家团聚,李忠凯没有口号,平静如水。(记者梁波 刁明康 谢凯 摄影报道)

  脱贫样本

  年产值超3200万元

  一棵百年核桃树,见证山乡产业脱贫

  一个到县城坐车要6个小时,多数村民居住在交通极为不便的高山密林中的小乡镇,如何让老百姓真正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大姚县湾碧乡拿出了具体措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就业能力,输出劳务人员。

  而在特色产业发展中,湾碧乡紧抓大姚县“中国核桃之乡”的平台和自身条件的优势,累计投入2295.305万元,持续推进核桃及其他特色产业发展。

  如今,湾碧乡的核桃已从偏远山村,走出大山,走向全国,种植面积扩大到11万亩,年产量1792吨,产值达到3226万元。

  一棵百年核桃树

  见证穷山村变迁

  湾碧乡碧拉乍村,海拔超过2500米。蜿蜒的山间小路,从新建的湾碧乡政府背后向山顶爬升。

  从山脚抵达村庄,驾驶车辆,需要一个小时。

  曾经,这里是湾碧乡最贫困的村庄之一。村民们回忆,在2015年没有建成通村公路之前,从山上背一背篓土特产到山下卖,再从山下买些生活必需品回到家中,需要整整一天,“种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那时候村民们的吃饭问题,就靠在山上种植土豆、玉米,偶尔到山下出售一些鸡蛋,换盐。

  碧拉乍村邹家窝铺组村民李玉祥家门前,有一棵百年老核桃树,每年可结出几百斤果子,但是交通不便,这棵从祖上留下的果树,并没有为他家带来什么改变。

  2013年,碧拉乍村的通村公路开建。山高林密,旁边是悬崖,27公里村道,足足修了2年。又过了2年,直到2017年,这条路才全部完成硬化。

  在碧拉乍村通村公路开建的同时,湾碧乡也开始大力发展经济果木种植。依托各个村庄的有利地势和气候条件,湾碧乡制定了“山上核桃、山下花椒,林中牛羊、江中水产,江岸热果、江上旅游,甘蔗红糖、特色冬早”的产业发展思路。

  地处高山的碧拉乍村,恰好适合种植核桃。村民李玉祥一家4口人,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核桃和花椒的种植上。

  小核桃做成大产业

  年产值超3200万元

  大姚县素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

  2015年12月,楚雄网便报道,随着核桃产业的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应运而生。大姚县已建成以核桃为主要原料的加工和商贸企业20余家,全县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71家,建成了大姚核桃文化产业园,全县共命名60个核桃专业村、137户核桃专业户和40户核桃营销大户。大姚被认定为全国首家核桃生物产业基地,“大姚核桃”成功申报注册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依托“大姚核桃”这个品牌和县里的商贸企业,原本交通不便的湾碧乡核桃,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

  李玉祥家的那棵百年老树,也得到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据介绍,连续几年,湾碧乡累计投入2295.305万元,持续推进核桃及其他特色产业发展,全乡核桃种植面积扩大到11万亩,年产量达到1792吨,产值达到3226万元。

  李玉祥去年就把住了几十年的土房推倒,从山下买来钢筋水泥,动工建起了二层楼房。对于建房资金,他笑着说“不担心”。

  而在碧拉乍村的另一户民房前,还停着一辆崭新的中高档越野车。车主不在家里,车主的哥哥介绍,弟弟近年来除了自己种植核桃和花椒,还当上了小老板,专门从村里收购核桃运到县城去销售,“走上了致富路”。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梁波刁明康谢凯

  大姚县湾碧乡脱贫进程

  湾碧傣族傈僳族乡辖12个村委会,2017年末,全乡人口5915户18154人,2013年精准识别出贫困户1647户6483人。

  2016年-2018年,湾碧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295.305万元发展以核桃、花椒、芒果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生猪、黑山羊为主的养殖业。

  截至2018年底,湾碧乡投入保障安居、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279.4万元。

  2014年-2018年,湾碧乡共脱贫6264人。截至2018年底未脱贫58户219人。2019年计划脱贫47户181人。

  脱贫数字

  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97.5%降至1.7%

  从焦裕禄到孔繁森,再到李忠凯和驻村第一书记,70年里,特别是近7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扶贫项目紧扣时代之需,从单一的吃穿住,深入推进到产业、就业、光伏、电商、教育、生态扶贫等方方面面。

  从1981年末到2013年末,我国累计减贫8.53亿人。

  从2013年至2018年末,我国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减贫任务。6年间,全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39万人。

  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降至2018年末的1.7%。

  在人才保障上,截至2018年末,全国已累计选派第一书记45.9万人,现在岗20.6万人。(记者梁波 刁明康 谢凯)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