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老人每周末赴农村辅导留守儿童功课 自费盖新教室
文章来源:新京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5-16 10:44 点击量:430 大
中
小
严敏文奶奶看完“小课桌”新址施工情况后离开。
严敏文正在指导孩子们学习功课。
4月5日,西官庄村,78岁的严敏文(居中戴眼镜老人)和一名志愿者与“小课桌”的孩子们在一起。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每周五早晨,78岁的严敏文出发,奔波6个小时,前往河北涞水明义乡西官庄村。路人眼里,这位白头发老太太只是一名周末郊游的普通老人,但在西官庄村的孩子们眼中,她的名字叫“北京奶奶”。“北京奶奶”从2018年3月开始,每周往返京冀两地,为村里的孩子带去免费的辅导课,让这些留守村落的孩子们周末有了一个新的去处。尽管老人的子女都为老人的身体担心。但谈到此处,背着大包、拉着小车的严敏文说,“我没觉得累,就当是在旅行。”
和老伴儿相约的“小课桌”
2018年3月的一天,村里大喇叭突然喊道:“从北京来了老师,给村里免费辅导学生,家有学生的都能去报名……”喇叭一招呼,村里人想瞧个究竟,“北京的老师咋来这儿了?”
其实村里有人认识严敏文,因为这里也是她的老家,一些村民和她也沾亲带故。只是村民们纳闷儿,这个从小生长在北京的人,咋突然回村里来“当老师”了。
其实,从严敏文的父亲开始就已经离开了家乡。严敏文生于北京,1965年与爱人董玠禧一起被分配到重庆支援三线建设,直到1992年退休后回到北京生活。
2015年底,严敏文看电视时偶然看到一个退休公务员回到老家教孩子们写字的故事。严敏文说,当时老两口退休多年,一直想做点事儿,看完电视老两口就商量着回严敏文的老家——涞水县西官庄村设立一个“小课桌”。但令人难过的是,2016年董玠禧病倒,直至2017年8月去世,“小课桌”的想法只能被搁置。
想起老伴儿,严敏文依旧不禁落泪。“我宁愿出门走走也不愿独自在家里,感觉活不下去了。”
2018年初,已经77岁的严敏文又想起了和老伴儿相约的“小课桌”。“这是我俩的心愿,现在得靠我自己完成了。”女儿董玫说,考虑到母亲的年纪,她并不支持母亲只身回农村,但她拦不住。
孩子多了 老人自费盖起新教室
来“小课桌”的孩子们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城里工作,有的一两个月回来一次。
村里61岁的冯会艳说:“多亏了有严老师,孩子们的功课村里的老人们是一点忙也帮不上。”如今,在村里提到严敏文三个字,村里人第一句说的都是“感谢严老师”。
辅导了一段时间后,严敏文感受到,对于村里的家长们来说,没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只是一方面,“最基础的作业辅导不了,家长们不知道怎么去正确地教孩子。”所以,严敏文的到来让不少家长抓住了“救命稻草”。很多家长慕名而来向这位“北京奶奶”请教辅导方法。
时间一长,“小课桌”名声在外。除了西官庄村,附近几个村的孩子们也慕名而来,这让严敏文备感压力,“地方不够用了,孩子一多就会吵闹,影响几个大孩子学习。四五个孩子挤在一张大桌子上,难免分心。”这时,严敏文又想到了在祖父留下来的宅基地上建一间条件更好的教室,能容纳更多孩子,有条件的话不仅仅是周末开放,最好天天晚上都能开着。
严敏文说,盖新教室用的钱是她和老伴儿的积蓄。4月4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教室的房子主体结构已完工,面积约80平方米,严敏文站在新教室前说:“怎么样?很敞亮吧,空间大了,就能把大家捐的书全搬进来了。”“你再看院墙那边,盖了一个小旱厕,给孩子们用,省得他们跑回家上厕所。”
更多志愿者来到“小课桌”
如今,这个小村落里的小课桌不仅忙碌着严敏文的身影,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涞水县图书馆馆长周立新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底,我们县旅游文化局局长让我找一下严敏文老人,问问需要什么帮助,当时我想为‘小课桌’捐些书。”周立新说,她来到村里后发现,孩子们上课的地方局促,根本没条件放更多的书。而现实是,严敏文更缺少人手来帮忙。当过老师的周立新觉得,她来做一名志愿者或许更现实。于是,她带着朋友轮流“值班”,每周六每个人承担半天的志愿者角色。
在周立新眼里,她能成为志愿者很大程度上是被严敏文感动。“我们一直在想能给农村的孩子多一些教育扶持,但能够坚持做下来的很少。一个快八十的老人竟然以这么一种方式做到了,令我佩服又感动。”
村里不少人对严敏文的所作所为很意外,村民严红山竖起大拇指,“这老太太,真可以,这么大岁数从北京跑过来帮村里干这好事儿,我们还有啥理由不帮着点”。
期待孩子们获得更规范的教育
严敏文的女儿董玫没料到母亲干劲儿越来越足,有时候半个月也见不到母亲的面儿。但她也发现,母亲的精神状态比父亲刚去世的时候好了许多,“所以我现在很尊重她的意思,不管是要花钱盖房,还是要花精力给孩子辅导,老人家自己高兴就行。”
严敏文自己心里确实是高兴的,在去往西官庄村的路上她用“干净”、“纯粹”、“没有嘈杂”向记者来形容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不信你去看看,那些孩子特别好,他们需要你,给他们带去知识,你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农村的扶贫就应该从教育开始,给这些孩子们更多的机会。”
相比较“小课堂”给孩子们带来的好处,严敏文觉得孩子们带给她的更多,“我在家很寂寞,可是一来村里反而精神头很足。能帮孩子们学知识,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人,不是只能靠社会和家庭来养的老年人。”
对于倾注了自己心血的“小课桌”,严敏文有着更高的期待,“我毕竟岁数大了,知识老化,眼神也不好了,别耽误了孩子们。我盖好房子后希望有稳定的志愿者来给孩子们更规范的教育,这应该是我这辈子想做的最后一件大事儿了。”
4月20日,严敏文通过微信给记者发来图片,“小课桌”新教室已经启用,里面放了超过30套桌椅,有二十几个孩子坐着学习、读书,“你看,我们的条件好多了”。(记者 张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