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11:09:42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科技部部长万钢:2016年重点抓落实 让科研人员有获得感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10 12:40    点击量:738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0日(星期四)10时45分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就“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我想问万钢部长一个关于经济的问题,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2.5%的目标,相信未来几年科研经费肯定会有大幅度增长。请问万钢部长,如何用好科研经费,同时又解决好科研人员经常提出的经费不好用的问题?谢谢。

  万钢:科技投入是衡量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衡量科技创新发展需要一个指标体系。比如“十二五”科技创新规划体系当中有R&D占GDP的比值,但同时又有反映知识创新的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反映技术创新的万人发明拥有量,反映成果转化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反映产业提升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以及反映科学普及的公民基本素质,反映总体科技发展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我们进行了盘点,“十二五”科技规划提出的十个指标,除了R&D与GDP的比值以外,其他指标都已经完成和超过了目标值。

  对投入来说,我们这里讲的是全社会研发的投入,它不仅仅是中央财政投入,还是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的投入。去年14000亿,77%来自于企业。我们之所以重视投入结构,重要的是它可以反映投入的质量和效益。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可以反映企业已经牵头一些重大项目,比如说高铁、核能、特高压输变电等等,书面材料当中给了大家一些案例,包括无线宽带、超级计算等等,它转变了我们产业的结构,提升了产品质量。企业投入的增加也反映了政策的落实情况,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这些政策都在引导促进企业更加关注前端研发,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开展研发,去满足市场更新更高的需求。企业对研发的投入还反映在区域创新上,我们的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40多个高新区去年经济发展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这些反映的都是投入的效益。由于企业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政府的资金就可以更多地转移到基础前沿、社会公益、国家战略,比如航空航天、深潜等这些重点领域上,又为国家长远的创新能力建设做贡献。

  您的问题第一个是钱怎么投,从哪儿来;第二个问题是,国家加大投入,也要用好。我们高校和院所承担的研发项目大概有两类,一类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的科技计划项目,这些项目的管理首先要符合研发规律,能够激发起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近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一系列文件,重点解决科研人员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说研究生、外聘人员工资能不能在直接经费中开支,比如科研直接费用预算的调整,比如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费的调剂使用,包括科研人员的绩效激励,这些在文件中有明确规定。

  对于高校院所接受企业的横向委托项目,比如说技术开发、服务、咨询、许可等,今年8月份通过、10月份颁布实施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案和最近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实施促进成果转化法的若干规定》,都明确规定属于市场委托行为。其实施按照合同约定和会计法的规定来做,而且结余分配可以按照科技成果转化法当中的约定来实施。政策已有规定,但是我从这次“两会”委员、代表的反映中感觉到,似乎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落实到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下面的工作就是一步一步把它落实到位,使科研人员能够有获得感。这是我们今年要做的重要工作。

  有一些落实的问题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深入研究,特别是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中小微企业的需求。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