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8 11:13:05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县领导

正阳县委书记刘艳丽:特色就是优势 就是招牌 乡村产业兴旺的示范样板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18 16:19    点击量:156416    

  原标题:乡村产业兴旺的示范样板
  这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也是乡村产业兴旺的新样板,更是新农民创新创业的孵化器。
  2017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决策部署,启动并批准41个产业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年多来,各地坚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创建宗旨,在产业融合、技术集成、绿色发展、提质增效、联农带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目前,这41个产业园总产值达到2580亿元,比2016年增长16%;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比2016年增长27%,比各产业园所在县平均水平高出34%。
  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将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等20个产业园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些产业园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有力,成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和乡村产业兴旺的领头羊。
  选准优势特色产业,成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样板区
  一年多来,各产业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引领乡村产业兴旺。创建过程中,各产业园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产业特点,科学选择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推进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全产业链开发格局基本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其中,首批认定的20个产业园主导产业覆盖率和适度规模经营率均达到60%以上,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产业园创建是撬动我县茶产业的关键一役。我们要再接再厉,抢抓产业园创建契机,努力推动茶产业这一最大民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二次腾飞。”福建省安溪县县长刘林霜说。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创建中进行了深度规划,致力于打造铁观音产业大格局,花大力气促进茶产业向茶机械、茶包装、茶配套、茶创意、茶食品及精深加工等领域延伸,2018年涉茶总产值达106亿元,比2017年增长9.1%。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建设泡菜原料新品种繁育试种基地、泡菜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泡菜农耕文化体验基地,2018年,园内蔬菜种植面积达16万亩,新增7家省级龙头企业,主导产业集中度达78%,年加工泡菜原料170万吨,占全国泡菜市场份额的1/3。
  河南省正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在17万亩耕地上种植优质花生16.6万亩,带动全县种植花生170多万亩,辐射周边市县种植花生近1000万亩。
  用县委书记刘艳丽的话说,“特色就是优势,就是招牌。”产业园相继引进“君乐宝”“鲁花”两个“国家品牌计划”龙头企业,以及花生天地、正花食品、正味粮油、维维粮油等以花生油、休闲食品、花生饮料、花生蛋白、花生保健食品为主的深加工企业,形成了龙头带动、品牌集中、品类齐全的加工体系。园内花生加工企业达到30家,花生机械生产企业38家,君乐宝乳业延伸产业链,建成了4000多亩的乐源观光牧场。
  黑龙江省五常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优势特色水稻产业,通过多种稻米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目前,园内水稻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全部实现自动化、精准化、标准化、生态化,“稻米观光+稻米体验+稻米加工+稻米品鉴+稻米营销”的全产业链开发格局已经成型。
  湖北省潜江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好水好虾好稻”理念,通过政府引导、园区创建、市场主导、农民参与,建成标准化虾稻基地70多万亩。据潜江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潜江市农业局局长许志刚介绍,13个万亩连片基地和65个千亩以上基地,“虾稻共作”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小粮仓、小银行、小水库和小肥厂”的“四小”典范,种稻养虾相得益彰。
  湖南省靖州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杨梅、茯苓两大主导产业,采用大基地、大加工、大营销和大融合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先后建设了杨梅生态博物馆、后山溪杨梅观光园、飞山文化旅游区、木洞响水杨梅生态园等休闲旅游点以及大批农家乐、农家民宿等,形成“接二连三”“跨二进三”的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
  集聚各类生产要素,成为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
  一年多来,各产业园通过聚集科研、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效机制。同时加大政策优惠力度,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大力开展创业孵化,吸引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等实用人才入园创业创新。
  在山东省金乡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世界首台智能大蒜精量播种机每天可播种大蒜50多亩。据山东省玛丽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辛丽介绍,一台机器相当于200名劳动力的工作量,彻底改变了传统大蒜播种劳动强度大、种植效率低的局面。大蒜覆膜、收获机械、植保无人机、水肥一体化等先进装备已在园内大面积推广应用。此外,产业园通过品牌优势,聚集了全国70%的大蒜交易量。
  吉林省集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与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了国家人参加工技术研发中心。2018年,产业园内企业承担国家和省市级科技项目9项,投入研发资金7713万元,比上年增长429%。
  江苏省泗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结合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在园内推进桃果全程机械化生产,购买各类桃果农机具400台(套),为桃农提供打药、施肥、除草、剪枝、摘果等服务,节约了60%的生产成本。目前,桃树移栽、施肥除草、病虫防治、套袋摘果、整枝修剪、碎枝还田等环节均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浙江省慈溪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2.1亿元搭建杭州湾现代农业研究院、沧海慈湖农创客基地、国际食品研发中心三大科创平台。其中,国际食品研发中心可入驻国际化高层次研发人才300名以上,引进浙江大学等12家科研单位,组建16个专家团队,确保每家企业都有一家科研单位对接,每个重大项目都有专家团队服务。截至目前,产业园已累计投入50多亿元,形成了优质粮食和精品果蔬两大主导产业。
  山东省栖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施“智慧农业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苹果园病虫害预测预报与精准防控”“果园花果精准调控与品质管理”等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个。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束怀瑞,农业农村部果蔬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廖小军等高层次人才17人,开发出苹果脆片、苹果酵素、苹果气泡酒、白兰地等系列苹果深加工产品。
  践行新发展理念,成为农业绿色发展引领区
  一年多来,各产业园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创建全过程,大力推广应用精准施肥、生物防控、节水灌溉等绿色生产技术和秸秆就地还田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促进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协同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加速转变。产业园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比例达到80%以上。
  陕西省洛川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探索家庭农场种养循环、大型养殖与散户对接循环、果园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模式,推进果业绿色循环发展。在该县的果园中,树上挂杀虫灯、粘虫板、诱虫带,树下均匀设置水肥灌溉设备的绿色生产模式得到大面积推广。产业园支持园内企业实施“果、草、畜、沼、水”五配套生态循环模式,建成有机肥加工厂6家,年生产有机肥15万吨,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均降低5%以上。同时引进枝条生物质发电和反光膜铝塑分离厂,年回收枝条30万吨、废旧反光膜5000吨,果园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在黑龙江省宁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化、规模化瓜菜生产园区达到21个,渠路全面配套,喷灌、滴灌实现全覆盖,水肥一体化面积达5万亩,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比例达100%,成为我国对俄、朝、韩三国重要的出口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让“绿色”坐正席、唱主角,大力推行稻田养鸭有机农业模式。据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许慧敏介绍,这种模式不仅能给稻田除虫、除草,鸭子的粪便也可作为有机肥有效提升土壤肥力。随着“鸭稻共作”的广泛推行,稻田养鸭、养蟹、养鱼、养小龙虾等“一稻两吃”种植模式在产业园遍地开花。
  在黑龙江省庆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定位稻米全产业发展,聚焦绿色有机精准发力,秸秆造纸、生物质发电、酵素叶面肥生产、秸秆收储运、土壤修复碳基肥等多种形式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开展。目前稻壳汽化发电项目正在推进,已完成秸秆堆沤肥2.5万吨。
  江西省信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把脐橙产业作为富民产业,通过推广“无毒化栽培、绿肥套种、水肥一体化、整形修剪、病虫害综合治理”等15大标准化生产技术,使脐橙生产朝标准化、优质化、集约化和绿色高产高效方向发展。果园水肥一体化率达65%以上,生态标准化率达80%,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达6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面达到了90%。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成为联农带农增收示范区
  一年多来,各产业园积极探索联农带农增收模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日子越过越红火。
  贵州省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深化“三变”改革,把国有公司、村集体、企业、农民连成一个共同体,形成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的“五连模式”,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示范样板。园内共有3.32万户农户(其中贫困户0.56万户)以土地流转入股猕猴桃产业,实现保底分红12068万元;农户在基地务工实现收入15230万元,其中贫困户收入4472万元。2018年产业园带动脱贫16763人,占全县脱贫人数的26.17%。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潍县萝卜”和“寒亭西瓜”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依托,大力推行“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协议收购保民收益”等联农带农模式。目前已有60%的农户加入合作社,2018年产业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发展有机茶为突破口,打造“普洱思茅有机茶”公共品牌,支持龙头企业积极推行“公司+村委会+合作社+农户”“农民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产业园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8年实现6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联结全覆盖,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50元,超过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蔗糖为主导产业,坚持带农、惠农、富农、兴农导向,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保底价+市场二次连动价”的“二次分红”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土地流转优先返聘”模式,“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金融”的“保底收购”模式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首批认定的2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将以获得认定为新起点,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全产业链开发,聚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创新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打造新农民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示范带动省、市、县梯次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以产业园为主要抓手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局面,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记者常力强)
  (责编:王瑶、蒋琪)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