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奇瑞多高管:解开高增长之谜 创新推动企业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17 15:35 点击量:55282 大
中
小
2018年,2.76%的下滑速度标注了中国汽车市场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然而,奇瑞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奇瑞)却逆势上扬,全年实现销售汽车75.3万台,同比增长11%。
在车市遇冷之际,奇瑞为何能逆势领跑?日前,记者带着疑问对话奇瑞汽车多位高管,探寻奇瑞奇迹背后的奥秘。
创新推动企业发展
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兼营销公司总经理贾亚权表示,2018年在车市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奇瑞能够逆势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层面的创新举措。
第一,调整产品结构。2018年,奇瑞主要从产品上进行了梳理,基本上是以2个产品主打一个细分市场,以3万元左右的价格为区间。2018年,奇瑞还推出了很多优秀产品,包括瑞虎8、艾瑞泽GX和全新艾瑞泽5。在刚刚过去的12月份,瑞虎8和艾瑞泽系列销量都突破了万辆。
第二,调整经销商结构。在渠道上,奇瑞2018年主要采取“稳发展,调结构”的策略。目前奇瑞有近500家一网渠道,二网推行“超级深海计划”,现在大约拥有1300个二级网点。通过调整经销商的结构,在维持稳定的基础上提升销售能力。
第三,强化客户体验。2018年奇瑞在客户体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全球粉丝节”“总部探访回家行”“奇瑞家宴”,围绕客户做工作。奇瑞自己的客户俱乐部APP,现在已有110万的客户,“做这个APP,实际上还是希望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让客户有更好的体验。”
第四,品牌年轻化。2018年,奇瑞还做了一系列围绕年轻人的营销和品牌推广活动,塑造奇瑞品牌的年轻化特质。例如针对全国大学生举办的“奇瑞全球大学生汽车设计大赛”、强音酷跑节以及COC全国场地越野赛等,进一步提升奇瑞品牌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
深化打造国际化品牌战略
奇瑞汽车国际公司高级副总经理冯平表示,奇瑞能够持续这么多年在中国汽车出口排名第一,是长期坚持国际化战略的结果。
“奇瑞公司自从企业创立之初,就确立了通过自主创新打造国际化品牌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匠心打造卓越品牌’的企业愿景,制订了通过‘技术、品质、国际化’三大提升来实现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品牌战略路径。”冯平说。
目前,奇瑞正在加紧实施品牌向上战略。冯平介绍,奇瑞在海外做品牌向上,主要采用的是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品质和好的产品实现品牌向上。“我们认为,在拉美、俄罗斯、智利这些国家也能实现品牌向上,比如在巴西,通过建厂,本土化,通过产品、好的服务和产品品质,融入社会,当地人不再认为你是低端产品,这是一种品牌向上的方式。”
另一种是通过“三步走”的规划实现奇瑞汽车的全球化战略。“从2020年起,我们将推动品牌‘走上去’,完成包括欧美等主流市场在内的国际布局。欧美市场对汽车使用标准在全球最为严格,消费者也最懂车,所以如果能够进入欧美市场,并获得欧美消费者的喜欢和认可,也能促进奇瑞的品牌向上,奇瑞汽车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而且很快就将成为现实。”冯平说。
冯平介绍,不同市场的用户在汽车的驾驶习惯、喜爱偏好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深入当地市场,奇瑞针对当地消费者文化、环境、习惯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制定了符合当地市场的战略规划。
“此外,我们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政治经济形势一直都是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判,努力加深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对合作伙伴和当地消费者的认知,以最大程度抵御来自于这些方面的风险。”冯平说。
提早布局智能网联领域
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兼智能汽车事业群执行总监朱国华介绍称,奇瑞在智能网联领域投入较早,并且已经结出硕果。“2017年下半年,奇瑞内部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车事业群’,把集团的资源进行整合,最大化地发挥奇瑞22年在传统造车技术领域的经验。”朱国华说。
据了解,奇瑞在去年4月份发布了“奇瑞雄狮CHERY LION”智能化战略,它包括雄狮智驾(自动驾驶业务)、雄狮智云(车载智能互联系统)、雄狮智造(智能制造),雄狮智赢(数字化营销)、雄狮智行(未来共享出行)。这五个板块,覆盖了将来整个智能出行的全产业链,从研发、制造、销售到服务,这是一个企业级的战略,奇瑞也是国内比较早、比较系统地在各个业务层面都进行布局汽车企业,这个战略将推动奇瑞成为未来智能出行生态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朱国华表示,整个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是互联网的生态,用户需求多样化,互联网生态各有特点,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做到闭门开发。“奇瑞是百度阿波罗的理事单位,百度阿波罗首批合作的汽车企业有三家,福特、宝马和奇瑞,从第一批成员单位可以看出来,奇瑞在自动驾驶领域有一定的行业地位,我们是唯一一家中资的车企。”朱国华说。
据朱国华介绍,2018年奇瑞有部分车型已经搭载了L2级别辅助驾驶系统,今年将实车搭载ACC、AEB、APA等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并且计划在2020年实现 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2025 年实现 L4 级高度自动驾驶。(文/刘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