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夏季青奥会和第三届亚洲残疾人 都是为了生命的礼赞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08 15:56 点击量:4038 大
中
小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0月7日电 亚残会·青奥会——都是为了生命的礼赞
新华社记者王集旻
一个在世界尽头,一个在赤道附近。6日,第三届夏季青奥会和第三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同期开幕,虽然相隔万里,虽然主题不同,但却都是体育的追梦之旅,生命的崇高礼赞。
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青奥会,“感受未来”成为绝佳口号,“零零后”们全面登场,未来是他们的,世界终归也是他们的。在印尼雅加达,来自亚洲的残疾人运动员们诠释了“我们是一家”的口号,印尼总统佐科和两名残疾人射箭运动员一起将英文单词disability(残疾)前3个字母dis用弓箭射倒,留下ability(能力),让人动容。
青奥会也好,亚残运会也好,它们和同序列的奥运会和亚运会相比,社会关注度都不是太高,但却都不可或缺。青奥会除了赛事之外,更强调对年青一代文化、教育的熏陶,倡导回归奥林匹克本源,回归“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本质。每一代年轻人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零零后”们在上一辈人的呵护和疑虑、期望和担忧中成长,但总有着同样激情飞扬的青春。
亚残运会则是为残疾人打开的另外一扇窗,为他们展现自我、展现不屈不挠勇气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舞台,也让世界感受到这个群体抗争命运的震撼。
青奥会面向15至18岁的青年运动员,参赛机会一生基本一次,青奥会也没有奖牌榜,甚至可以跨国家(地区)界限混编参赛。在未来,这些青奥选手不一定非要成为争金夺银的奥运选手,但通过体育,他们可以完成自己的“成人礼”,懂得尊重、公平与接纳,这一点比运动成绩更为重要。
对于残疾人运动员们而言,他们则要付出数倍于健全人的代价才能完成训练和比赛,观看一次残运会,无论对谁都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一次生命的启发。
来自上海的邹丽红是雅加达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开幕式的旗手,她是2016年里约残奥会女子T54级马拉松金牌得主。当时邹丽红只以0.02秒的优势获得冠军,赢得了中国队在里约残奥会的最后一块金牌。
邹丽红说:“运动员都这样,哪有不苦的”。在超越自我的道路上,残疾人运动员和健全人运动员并无二致。体育带给他们泪水,也带给他们欢乐。
这个夏天,在泰国发生的少年足球队失联获救事件中的孩子们受邀来到青奥会开幕式现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方尖碑脚下,来自全世界的青少年运动员对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这支足球队获救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孩子们从小进行体育锻炼和比赛,磨练了他们在困难之下不放弃的品格,这点一定帮助他们度过了荒野生存的难关,这点也和奥林匹克精神十分契合。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这支泰国少年足球队将和青奥选手们一同住在青奥村,巴赫希望孩子们之间能分享这些人生经历,相互鼓励。
同一个地球,我们都在仰望星空。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也反对一切歧视,不管是种族、性别、年龄,还是身体残疾与否。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挑战极限,获得人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