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半个世纪的坚守—追记“井冈山精神守望者”毛秉华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28 16:48 点击量:473 大
中
小
新华社南昌8月28日电 题:穿越半个世纪的坚守——追记“井冈山精神守望者”毛秉华
新华社记者胡锦武、范帆
50年,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50年,又是一个人一生的执着。从满头青丝到银发稀疏,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以1万多场井冈山精神义务宣讲报告会,见证着自己穿越半个世纪的坚守。
近日,被誉为“井冈山精神守望者”的毛秉华老人永远停下了生命的脚步。他以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让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
“宁可少看一个景,也要听毛老一堂课”
“爷爷一辈子都在守望井冈山精神,告慰他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井冈山精神的火种生生不息。”8月27日晚,结束了一天的培训课程刚回到住处,毛秉华的孙子、江西干部学院现场教学老师毛浩夫又捧出了厚厚一摞党史资料。爷爷去世一个多月来,研习井冈山精神已是毛浩夫的每日必修课。
毛浩夫对井冈山精神研究的“痴心”一如50年前的爷爷。
“一定要让人们记住红军故事,记住红色历史。”1968年,毛秉华调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成为一名井冈山精神宣讲员时,也曾暗暗发誓,要把传承发扬井冈山精神,作为毕生的使命。
为了发掘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他一边义务宣讲,一边收集井冈山的党史资料。在他看来,只有追寻革命者的足迹,聆听历史的回音,才能感受井冈山精神的脉搏。
为此,毛秉华退休后,只身一人踏上了寻找老红军和红军后代的漫漫长路。他跑遍了湘赣两省边界各县的农村,还深入赣南、闽西以及广州、北京、长沙、洛阳、汕头等地拜访了32位老红军和红军后代,收集革命文物21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些鲜为人知的红军故事在毛秉华质朴平实的讲述下娓娓道来,让听众更生动地体悟到穿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50年的义务宣讲让毛秉华成为了井冈山精神的“活字典”,他的宣讲常常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听了还想听。一些游客表示,“宁可少看一个景,也要听毛老一堂课”。尽管毛秉华做过心脏手术,还患有泪腺炎,但为了让听众多听一堂课,他经常带病宣讲,有时为了赶场,几个馒头或一包方便面就凑合成一顿饭。
“毛老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宣讲井冈山精神上,他的热情和执着一直感染着我们。”回忆起与毛老共事的日子,“毛秉华工作室”工作人员范小静含着泪告诉记者,在毛老生命的最后时刻,念念不忘的依然是井冈山精神的宣讲工作。
井冈山上的“活雷锋”
1989年退休后,毛秉华将自己的退休工资大部分用于义务宣讲所需的开支。他还拿出稿费,先后向汶川、玉树、舟曲等地震灾区捐款8000余元,为井冈山神山村的脱贫攻坚捐款10万元,上交特殊党费和设立公益事业基金共5.1万元……多年来,毛秉华累计捐款20多万元,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井冈山上的“活雷锋”。
井冈山市畔田小学的师生常年将附近的溪水作为饮用水源,每逢下雨,混杂着泥土的溪水便无法饮用。2009年,毛秉华得知这一情况后,四处奔波,争取到了15万元建设资金,不仅接通了500米饮水管道,让孩子们喝上了干净水,还翻修了残破漏水的教学楼,添置了文体器材,建起了多媒体教室。
多年来,毛秉华先后为15所中小学筹资1100多万元,解决了这些学校的危房改造、校舍扩建、道路不通和安全饮水等问题。他还通过个人捐款和筹款,累计资助180多名贫困学生上学。
“如果没有毛爷爷的资助,真不知道自己当年在读书这条路上能坚持多久。”刚刚成为一名大学生的井冈山姑娘尹桂萍至今清晰地记得毛爷爷的音容笑貌。尹桂萍告诉记者,她读小学的时候因家庭困难差点辍学,毛爷爷得知情况后每年资助了她600元生活费。
在慷慨捐款资助他人的同时,毛秉华对自己的“抠门”却常常让家人无计可施。有一年春节,家人特意花了几百元为他买了件新衣服,但毛秉华一问价钱后,便逼着家人去退掉,还讲起了当年红军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的艰苦生活,告诫儿女们要不忘记艰苦朴素之本。
薪火相传守望井冈山精神
“我这辈子最想做的事,是让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毛秉华曾经说过,宣讲井冈山精神是他毕生的追求,但随着年龄不断增长,他最大的担忧是,谁来继承他宣讲井冈山精神的事业?
为了让爷爷免去后顾之忧,2016年11月,毕业于英国赫尔大学国际金融与贸易专业的毛浩夫辞去南昌的工作,开始跟着爷爷学习党史。
“转变不是一念之间,而是长期耳濡目染的过程。”毛浩夫说,爷爷一辈子都在宣讲井冈山精神,父亲也一直从事党史研究工作,在他们的影响下,自己对井冈山也充满了感情。
为了让毛浩夫更深入地了解井冈山当地的实际,毛秉华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经常带着孙子去井冈山各个乡镇进行调研,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故事、领悟井冈山精神。“这两年,爷爷常说时不我待。”毛浩夫说,能回到井冈山,从爷爷肩上接过这副担子,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