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水上110”:救援就是与时间赛跑 最不愿提“打捞”两个字
文章来源: 郑州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04 10:26 点击量:974 大
中
小
搜救人员将溺水者往岸上运送
牛振西站在水边,忧心忡忡
水上义务救援13年,挽回90余人生命
黄河岸边,又传来失子后撕心裂肺的哭声。23岁的安阳小伙在中牟县雁鸣湖镇南岸的河中游泳时陷入漩涡。
56岁的牛振西来回踱步,表情凝重,身上的T恤衫浸湿一片。
几天前的中午,38℃高温。“2点8分接到119求助,可是溺水救援的‘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等我们赶到时,人已被捞上岸了,太惋惜了。”牛振西及队员们黯然神伤。
成立13年,这支来自民间的“郑州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一共打捞了375个溺亡者。
“有困难找‘水上110’!”这句话早已闻名郑州。然而,年年救人却年年溺亡事件频发,令他们疲惫不堪。同时他们还面临着不少尴尬。那么,水上救援公益组织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记者 石闯 文/图
“帮着帮着,就成了‘水上110’”
“牛队长,中牟县黄河段有个男孩下水游泳溺水,请速来救援。”7月24日中午,38℃高温,正在家中休息的牛振西突然接到119电话,迅速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一边向外走,一边向微信群里发出通知:“中牟县雁鸣湖丁村,有人溺水,迅速集结!”
“收到,马上走!”一两分钟里,10多名队员响应。作为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56岁的牛振西说话干脆利索,对他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容不得半点迟疑。
其实,去年7月24日中午,牛振西也是在黄河岸边度过的。当时在惠济区的黄河滩上,一名17岁女孩落水。他和队友们冒着酷暑寻找,始终未找到女孩。
他知道,这次寻找没有希望了。因为他跟黄河打交道的次数太多了,知道黄河的“脾气”:“黄河河道暗流多、复杂多变,水浑浊,漩涡大,流速快,河中还有很多废弃渔网等杂物,一旦掉到黄河里,生还的希望很渺茫。”
牛振西说,在其他水域救援的成功率可达70%,在黄河里只有20%。
牛振西生于1962年,是郑州市城市照明灯饰管理处的职工,爱好游泳。2005年,他联合多名志趣相投的泳友组建了“水上义务救援队”。13年间,他已记不清接到过多少个求助电话,参与过多少次救援了。“附近有落水的都给我打电话,甚至110都找我们。”
“不愿提‘打捞’,也不愿称失败”
在郑州的公益圈里,牛振西是名人。马不停蹄的救援生活,已经成了他的常态。
“生命只有一次,溺水只差一念。”这是牛振西常说的一句话。7月23日10时55分,他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济源的一个家长带着10岁的孩子到野外戏水,孩子戴好救生圈后冲下大坝先下水了,家长去车里换泳衣,结果10分钟不到,孩子就出事了。”
“每个溺亡者背后,都留下一个悲伤的家庭。”每次出现场,牛振西的表情都很凝重,略带一丝悲伤。“人心都是肉长的,每次看到溺水者挣扎求助的表情和眼神、溺水者家人撕心裂肺的痛哭和呼喊,咋能笑得出来?那是一条活蹦乱跳的生命啊,咋能不痛惜?”
1974年生的刘会章是个体户。他说,在救援队的词典里没有“打捞”这个词,大家愿意说自己是“搜救”,也不愿称失败,想给家属以希望。
2014年,救援队在郑州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为正规的民间公益组织。救援队还与110、119指挥中心建立了联动机制。遇到水上救援等紧急情况,指挥中心都会立刻通知救援队。目前,救援队已有登记队员160多人,骨干队员80多人,年龄最大的72岁。
“很多队员接受了专业培训,拥有救护员或应急救护师资证书。”牛振西说,13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救援队共义务打捞溺亡者375人,成功挽救90余人生命,被授予“郑州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河南省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
善心和误解同在 义务救援艰难前行
相比社会上的民间打捞队动辄上万的费用,这支水上救援队的特点是“义务救援不收钱物,出现意外后果自负”。这是建队之初,牛振西就立下的严格规定。多年来,他带领水上救援队始终坚守,无论行程多远,不管付出多少精力,未收过遇难者家属一分钱。
“义务救援,冒着危险,分文不取,你们图什么?”救援队队员一直面对这样的质疑。牛振西常常回答:“看到别人有困难,去帮他们一把,很正常的事儿!”不过,作为民间公益组织,这支救援队自成立以来一直面临着因经费不足、装备欠缺等问题运行困难。
牛振西说,以前急缺的声呐探测仪已有了,但专业潜水设备、大马力的橡皮艇、浮力马甲等设备及拉运车辆,价格昂贵,队员们就算自掏腰包凑钱也难以全部补齐。
记者了解到,队员们均自费参与救援,把私家车当救援车。有队员手脚被划伤,冒着危险下水把人救上来,也是自己承担。“一旦救援,不知道多久,时间很难保证,大家就自备水和干粮,饿了吃几口馒头或火烧。”
队员大多有固定职业,很多人都曾遇到过放下手中工作就投入救援的情况。不过,令他们尴尬的是家属的冷漠。“孩子溺水,当把人救出来后,家属们只顾孩子,有的连句谢谢都不说。”“有时候还会遭到一连串责问,‘怎么这么晚才到?’”
牛振西说,有时候付出很多,甚至冒着危险,听到这些话心里不是滋味。不过,“我们图的就是问心无愧”。
重心已转移
变事后搜救为事前预防
有人落水,如何施救?
“手拉手救人最危险。”牛振西说,落水者处于极度恐惧状态,会抓住任何一根“救命稻草”不放,包括施救者,不懂得救援方法自己也会出事。
牛振西说,有一次他在河岸上歇息,突然听到有人喊救命,原来是一个中年男子体力不支,奄奄一息。他立即跳进水中,靠近落水者时安慰他保持冷静,并抓住了他的头发将他救上岸。
“救援了这么多年,每年还是有很多溺亡事件,搜救不过来。”牛振西说,因此从2012年起,救援队改变了思路,变事后搜救为事前预防。救援队根据自身救援经验及真实案例,编写了“中小学生水上安全教育”课件,利用空闲到大型自然水域周边的小学、中学、大学、社区等进行水上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讲座,目前已有数万人受益。
“前几天,我们回访曾做过讲座的学校,令人欣喜的是,尚未发生一起溺亡事件。”牛振西说,这坚定了他们的信心。目前,各单位的邀约越来越多,他说将坚持做下去,“救多少人不是目标,我们的最大愿望是把更多的悲剧扼杀在摇篮里,让我们无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