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5:57:10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

“荒岛图书馆”:点缀城市的公益图书馆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26 14:09    点击量:975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根据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起草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了一系列鼓励阅读的措施,并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这意味着,我国将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推动全民阅读。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时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提交提案,建议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葛剑雄、王明明、白岩松、陈建功、何建明等115位委员在提案上签名。

  时隔3年,一个相对完善的征求意见稿出现在公众面前。“全民阅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了解,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可提供免费阅读的场所。其中,已在全国150多个城市落地生根的“荒岛图书馆”,尤其值得施以重墨。

  捐赠10本书即可成为“岛民”

  在电子读物盛行的现代社会,“荒岛图书馆”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个既新鲜又令人好奇的概念。它大多开设在咖啡馆、青年旅社等私人经营场所,办馆经费来源于社会公益活动筹款,或由发起人自行解决。所有书籍都来自于社会的捐赠、寄存和寄卖,管理人员均为志愿者。

  严格意义上来说,“荒岛图书馆”并非单纯的图书借阅,而是致力于为人们搭建一个阅读、交流和自我成长的空间,为所有爱书人提供一个“有价值闲置图书”的共享平台,向周边的社区居民、学生提供免费阅读。同时,为有借书权限的读者提供外借服务。

  逃离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安静地坐在城市的一个角落,捧上一本好书,与同城的陌生人分享彼此的书籍,倾听别人的故事。这样的梦想,在“荒岛图书馆”里得以实现。

  程思,江西省首家“荒岛图书馆”的“岛主”。他经营着一家照相馆,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这个租金不菲的地方,拿出照相馆的很大一块地方用于开设公益图书馆,他坦言是出于对阅读的喜爱,并渴望和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

  在“荒岛图书馆”,同“岛主”一样,爱书的人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殊称谓———“岛民”。程思介绍说,想要成为一名“岛民”并不困难,只要捐赠或寄存10本及以上的书籍就行。只要成为“岛民”,就可以免费借阅图书,而非普通读者那样只能在馆内阅读。

  “在这里,除了可以分享书籍,更应有人生经验的交流与碰撞。”未来的“荒岛图书馆”,程思并不希望它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社区图书馆,而是憧憬其成为一个文化、艺术交流的空间,会举办观影、分享会、摄影展等一系列的活动。

  在“荒岛图书馆”,每一位捐书人都会在其所捐书籍中留下永久的记号,因为书籍编号的末三位代表着不同的捐赠者。

  “荒岛”的诞生

  “荒岛图书馆”这个名字,本来是《城市画报》一个阅读特辑的选题。

  2009年,因为搬家,广州青年刘琼雄找到一间老房子存放家中闲置的2000本书。基于“书虫”的内在特质,他特意招募了志愿者帮忙打理这批书,并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第一家实体的“荒岛图书馆”雏形初现。

  开馆日特意选在4月23日“世界阅读日”。只有3个人前来捧场,图书也尚未整理好,但刘琼雄为这一天想了一句颇为煽情的话:“这个春天,想念那一本书的体温。”这句话,被印在赶制出来的第一批荒岛图书馆纪念笔记本的封底。

  逐渐,身边有很多朋友自愿响应刘琼雄的邀请,纷纷搬来家中闲置的书籍。后来,老房子里多了沙发、绿植、CD播放机……随着书越堆越多,小洲村的居民、爱读书的大小朋友成了“荒岛图书馆”的常客,其中的书籍资源不再仅仅属于“岛主”,甚至不只属于小洲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它的主人。

  “能不能在城市中创造很多个阅读的‘岛屿’,找志同道合的人,像我这样拿出闲置的书,把‘荒岛图书馆’的模式推广出去?”这个想法萌生后,刘琼雄首先想到的就是咖啡馆。在他看来,利用咖啡馆里闲置的空间,摆放爱读书的人整理出占用生活空间又舍不得扔掉的旧书,“荒岛图书馆”的运营会成为一种交流模式。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一看上去极为小众的想法与举动,很多人却是深有同感。如今,由刘琼雄最先发起的公益图书馆在北京、广州、武汉、上海、成都、重庆、哈尔滨、厦门等150多个城市落地生根。它始终立足于社区,在咖啡馆、青年旅舍、书店或其他对公众开放的商业空间,称为“荒岛图书馆”;在全国各地不同城市的社区非营利场所开设的独立图书馆,称为“乐岛图书馆”。

  最初只是个人的分享行动,发展到现如今的众人共享。发起人不断增加,它的基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荒岛图书馆”接下来会怎样?刘琼雄说,这已经不是他一个人可以想象的了。不过他相信,未来的“荒岛图书馆”,一定是一个公益的社区交流空间,城市需要越来越多具有类似功能的地方。

  “啡阅青岛”的尝试

  在“荒岛图书馆”开辟“阵地”的同时,“啡阅青岛”也在营造着全民阅读的氛围。通过为规模较大的咖啡馆免费配置图书供现场借阅,将咖啡馆变身为公共文化服务点,开创了民营公益图书馆新模式,努力构建政府提供、企业参与、市民受惠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紧邻众多自然、人文景点,有多所大学坐落其中,在人文气息浓郁但空间有限的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如何进一步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尤其是让区图书馆的22万册藏书流动起来?

  “我们想到了在市南区注册的260多家咖啡店。”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方健介绍说,把图书送到咖啡馆去,通过免费为咖啡馆配送图书并定期置换流通的形式,不仅打破了图书馆固定场所的限制,也把咖啡馆由单纯的休闲场所打造成一个能够提供阅读体验的馆外图书服务点。让市民游客在品味咖啡、享受休闲的同时,以舒适便捷的方式,全面体验阅读的乐趣。

  根据前期调研情况,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对区图书馆馆藏图书进行了分类整理,统一制作“啡阅青岛”标识牌和书签。根据每家咖啡馆面积的大小和需求,配置文学历史类、社会科学类和旅游休闲类等不同数量和种类的图书。

  “目前,这样的图书馆少则有图书50多册,多的有2000多册。根据咖啡店的需求,平均半年更换一次。”方健说,评估结果显示,“啡阅青岛”项目一年多来带动了15万余次的图书阅读量,且新增图书阅读空间超过9000平方米。“政府出书,咖啡店出地,充分利用资源做细公共文化服务,这是一种尝试和探索”。

  记者获悉,市南区文化部门目前正在计划为有条件的咖啡馆配置图书借阅系统,以实现咖啡馆内图书与各级图书馆(室)通借通还。力图通过打造一批“私人咖啡兼公益图书馆”的公共文化体验点,构建市、区、街道、社区、门店五级联动文化惠民网络,实现全区范围内的异地借还,提升公众借阅的便利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文化“服务全民”、“全民乐读”的目的。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