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9:36:24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

银行“狙击”不良资产:升势尚未见顶 探寻风险缓释药方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26 13:45    点击量:779    

    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徐曼曼)中国银行业的潜在风险问题时刻牵动人们的神经。越滚越大的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各大银行手中的“烫手山芋”。

    银监会近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2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则达到1.67%。自2011年四季度出现反弹至今,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升”的态势已经持续了整整四年。

    未来几年内,银行业不良贷款将持续升高几乎成了市场共识。如何寻找令“坏账”涅槃重生的“解药”,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成为监管层、银行以及“坏账银行”等机构共同探索的问题。

    警报拉响 不良资产升势尚未见顶

    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日前在参加某论坛时表示,“金融其实在这几年面临着‘活着’的问题。在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银行面临着技术脱媒、金融脱媒、利润空间压缩的问题,不良资产实际上已经在爆发,银行压力巨大”。

    从暴利到“活着”,银行家们不得不适应急速变化所带来的落差。时间倒推四年,在2011年银行业“躺着都能赚钱”的时代,当年商业银行全行业的利润首次突破万亿元,达104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34%。但到了2015年,商业银行全行业净利润规模为15926亿元,同比增速仅为2.43%。这意味着银行业不得不挥手作别“黄金时代”。

    雪上加霜的是,2015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进一步暴露,陷入“连续17个季度上升”的局面。在各类银行中,股份制银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增幅最高。其中,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536亿元,较2014年末增加917亿元,增幅56.64%,不良率1.53%,较年初上升0.42个百分点。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则为1862亿元,同比增加771亿元,不良率2.48%,较年初1.87%上升0.61个百分点。

    业界普遍认为,银行业不良贷款在2016年将加速释放。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新华网记者表示,2016年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仍然会继续上升,资产质量还未出现改善的“拐点”。不过,增长速度不会过快,预计全年的不良率将达到2%左右。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也坦承,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不良贷款后续仍面临较大的上升压力,信用风险管控压力加大。

    “整个银行业的风险特征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包括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和操作风险,目前风险仍然集中在信用风险方面;主要发生领域并非过去人们所担心的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而是集中在制造业领域等。”连平说。

    在银行业的“坏账清单”上,产能过剩、沿海地区和小微企业三大领域的风险位列前茅。

    中国长城资产的分析显示,目前的不良贷款特征是,“高危”领域多集中于小微企业、钢贸,矿业冶金这类强周期行业,及高耗能和产能严重过剩领域。从细分行业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大部分集中于矿业冶金、制造业和零售业等几大类;从地区来看,长江流域小微企业不良贷款释放已有蔓延趋势,东北地区也是风险潜在高发区。

    更令人忧虑的是,“一些比较大的企业近几年出现了不小的问题,部分‘预期’不良资产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再加上国家目前在致力于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这些都将可能给2016年的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压力。”连平表示。

    经济学家易宪容也对新华网记者表示,过去几年信贷投放数量庞大,一些问题可能还处在“捂”着的阶段。

    狙击“不良” “组合拳”防范金融风险

    在连平看来,过去一年,银行业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积极作为,不但综合使用了多种方式,而且处置力度也较大,速度较快,预计2016年不良资产不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而是“平稳增长”,风险总体可控。

    另一方面,银行在新增贷款方面更趋于谨慎,目前已经开始主动收缩一些风险较高领域的贷款。例如,今年年初,某股份制银行总行层面发布通知,包括钢铁、常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19个行业和建筑施工行业中的四个高风险子行业被列为压缩退出的行业范围。

    与此同时,不良资产的处置渠道正在拓展。监管层日前所下发的多个文件也表明,不良资产所暴露的风险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

    去年年底,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表态要创新政策支持,推动商业银行落实不良资产处置政策,加大产能过剩行业呆坏账核销力度。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也表示,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试点,逐步增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功效和能力。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审慎稳妥的前提下,选择少数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探索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

    政策开路,具体行动也有望在今年落地。据媒体报道,中断近8年之久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或在今年重启,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和招商银行6家银行将参与首批试点。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认为,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快不良资产的剥离,减轻资本占用压力,改善流动性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对“三农”、小微以及创新型企业高风险资产不良率的容忍度。

    不过,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推进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尚存在着不少争议。中信建投研究报告指出,不良资产证券化还面临着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的支持及信息披露要求等多方面的不完善。比如,会计准则配套设施(能否出表);税收规定配套设施(须消除或尽量避免重复征税;明确交易行为及所得的性质认定);信息披露配套设施;二级市场流动性尚缺等方面的有待完善之处等。

    此外,业内对于降低拨备覆盖率的呼声也日渐强烈。有媒体报道称,国务院正在考虑降低银行坏账拨备覆盖率,但截至目前,银监会尚未给予明确表态。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廖媛媛在“中国银行业盘点‘十二五’展望‘十三五’”新闻发布会上称,在银行的利润增速仍然为正数,拨备覆盖率仍然高于150%的情况下,统一调整拨贷比这样的政策,可能还需要再考量。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已有部分大型银行用120%的坏账覆盖率来做2016年的预算。去年三季度末,国有大行中已有两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逼近这一数据,分别为157.63%和153.72%。

    “在现有背景下,高拨备覆盖率的必要性在逐渐降低,适当调整拨备覆盖率,无疑是化解当前不良贷款和缓解银行利润压力的一种途径。”连平称。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