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3 12:37:33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鳟鱼是冒牌三文鱼? 专家详解了虹鳟鱼和三文鱼啥关系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25 08:15    点击量:454    

  针对“青海虹鳟鱼是冒牌三文鱼”一说,专家详解——

  虹鳟鱼和三文鱼到底啥关系

  “青海虹鳟鱼是打着三文鱼旗号的冒牌货……”

  “淡水三文鱼是寄生虫高风险的虹鳟鱼,寄生虫超乎想象,不能生吃。”

  短短两日内,“青海虹鳟鱼”俨然成了“网红”。而事件的起因,是源于央视财经频道的一则报道。

  央视报道称:“青藏高原很早以前就开始养殖三文鱼,目前已经占据了国内三文鱼三分之一的市场。”

  一则看似再“规矩”不过的新闻消息,却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引起舆论哗然,真相究竟如何?5月24日,科技日报记者第一时间走访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求为读者正听。

  虹鳟鱼是“冒牌三文鱼”?

  给出结论之前,先来科普一下何为“三文鱼”。

  专家介绍,三文鱼(学名Oncorhynchus)其英语词义为“鲑科鱼”。三文鱼分为鲑科鲑属与鲑科鳟属,所以准确地说三文鱼是鲑鳟鱼。而鲑科鱼中的鳟属鱼有两种:海鳟和虹鳟。

  20世纪初,挪威人带着大西洋鲑登陆香港,称之为“salmon”,这个外来词在粤语中被音译为“三文鱼”。而在不同国家的消费市场三文鱼涵盖不同的种类,挪威三文鱼主要为大西洋鲑,芬兰三文鱼包括我国东北产大马哈鱼和驼背大马哈鱼等。

  “这是一个认知概念问题,三文鱼是商品名,不是种名。消费者普遍认为三文鱼一定是进口大西洋鲑鱼,然而所有的虹鳟鱼、大西洋鲑鱼——鲑形目下属大约220个品种,都可以通俗称为三文鱼。” 甘肃省水产研究所所长张艳萍博士说。

  生吃虹鳟鱼安全吗?

  虹鳟鱼能生吃吗?养殖的三文鱼会有很多寄生虫吗?

  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基地常务副总杨旭介绍,从1995年挪威对中国出口以来,中国人吃到的都是进口养殖三文鱼。很多消费者普遍存在认识误区,认为野生的就是天然的,一定比养殖的好。其实并不尽然。

  “就渔业产品而言,决定产品品质的关键是它们每天是否能摄入均衡的营养物质,是否能生活在安全、洁净的环境中。”杨旭说,“以挪威三文鱼养殖为例,臭名昭著的异尖线虫成虫是寄生在鲸鱼、海豚这样的海洋哺乳动物肠道里。虫卵随寄主排泄物进入海水后,变成磷虾等的食物。小虾们被三文鱼吃掉的同时,寄生虫也得以入住三文鱼体内。而养殖渔场通过网箱隔离了养殖鱼和其他野生鱼类,且完全使用人工颗粒饲料饲养,这些饲料鱼饵经过高温膨化处理,直接切断了寄生路径。同时,网箱都有鸟类防护设施,阻断了寄生虫通过鸟类粪便传播的途径。”

  这一说法得到了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李长忠的肯定。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目前在青海省没有发现严重的能够危害健康的鳟鱼寄生虫发病情况。

  “可以肯定的是,三文鱼可以生食,它有很多食用方法,刺身只是其中一种。但从安全角度而言,三文鱼加热到65摄氏度以上食用比较放心。”李长忠说。

  张艳萍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青海龙羊峡水库养殖的是三倍体虹鳟鱼,不存在有寄生虫不能吃的说法。只有野生鱼类会存在寄生虫,人工养殖的不存在寄生虫问题,完全可以生食。目前市场中很少有野生鲑鱼在商品市场流通,包括国外进口的三文鱼也是人工养殖的大西洋鲑鱼。”

  虹鳟鱼为什么偏爱青海?

  “青海是饲养三文鱼的天堂!”采访中,李长忠感慨道。

  李长忠介绍,鲑鳟鱼系冷水性凶猛鱼类,对栖息环境要求很高,尤喜水质清澈、溶氧丰富的山川溪流。其生长最适温度为14至16摄氏度,在适温范围内摄食旺盛,生长迅速。

  目前,青海省鲑鳟鱼产量达到1.38万吨,占到全国鲑鳟鱼产量的30%,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鲑鳟鱼网箱养殖基地。其中国内最大的鲑鳟鱼养殖基地位于青海龙羊峡,海拔2600米,水域面积38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0米,年均水温12℃,不封冻,是不可复制的鲑鳟鱼理想养殖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鲑鳟鱼消费量每年在11到13万吨,国内产量不到5万吨,青海2017年产量为1.38万吨,已是供不应求的局面。

  龙头产业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撑,对此,青海大学高原水生生物和生态团队、青海省农牧厅渔业管理局等单位在水质监测、苗种培育、营养调控和饵料加工、疫病防控等方面通过技术攻关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冷水养殖产业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记者了解到,青海大学高原水生生物与生态团队作为青海省农牧业十大科技创新平台之一的技术依托单位,由李长忠任首席专家,这一团队已经吸引了国内顶级高原水生生物冷水养殖和水生生物和生态保护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博士生10名。

  (记者 张蕴)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