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3 12:27:09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各地引才如何避免恶性的竞争?有地方扶持政策难以持续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27 14:31    点击量:384    

  原标题:引才,要过这几关(记者手记)

  这一轮招贤纳才,很多城市将解决户口、发放住房补贴作为重要政策手段。户籍政策宽松无疑有助于人才流动,但落户之后还会有哪些新问题?

  中部某市放开大学生落户限制,提出大学毕业生可以市场价八折购房、租房,并与企业会商后定下大学毕业生最低年薪标准。在这些政策影响下,该城市去年落户人数增幅近6倍。但由于经济发展速度与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速不协调,部分留下的大学生找不到满意工作,有的因为收入低,落户半年后又离开。

  “政府虽然设定了最低年薪,但只是指导性意见,有的公司并未执行。”毕业后选择留在该城市的小李说,作为行政文员,他月薪只有3500元,当发现自己与其他城市的同班同学相比收入差一倍时,决定换份工作。“‘零门槛’落户的留人效果很好,但留下来没有发展的机会,很容易让我们失望。”小李说。

  还有的城市招才时许诺满满、招来后不管不问,扶持政策难以持续。实际上,相比引人,如何用好留下来的人,减少人才流失更关键。东部某城市一位人才管理咨询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市猎头挖走的人才平均年薪60万元,引入人才年薪平均20万元。而导致这种结构性流失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城市环境,二是就业观念。比如,该市某研究所有一个专利,和省内企业洽谈转化,要价1000万元,企业不停还价,最后砍到100万元还觉得多,不了了之;东南某省民企看上项目后,直接开价5000万元,项目落地给当地带来很大效益。民营经济发育不充分,使创新人才“流出严重”与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低”并存。与此同时,该市年轻人偏爱看似稳定的工作,这位人才管理咨询公司负责人介绍,同一时期,为该市“市长公开热线”采取劳务派遣方式录用60名接线员,有500人报名,而为民营科技创新企业招人,应者寥寥,“有人才找不到用武之地”与“有用武之地招不到人才”并存。

  各地竞相引才有助于人才流动,但如何避免恶性竞争?记者在中部某科技园区采访发现,个别在园区创业成功、崭露头角的企业,接到其他城市抛来的“橄榄枝”后,向园区提出更高的扶持要求,得不到回应后就“另攀高枝”。有时,仅靠“情感留人”却难抵一些城市的“财大气粗”。

  “从根本上看,人才流动是好的,能激发活力,所以,做人才工作要跳出一地一域的利益考量,从优化社会资源整体配置的大格局出发。”东部某市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认为,关键在让人才发挥最大效用,如果一个地方有人才孵化的优势,就应该强化其优势,与人才流入地建立培养成本合理分担、创新成果共享的机制。而对于引导人才向中西部、东北地区流动,还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