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5:07:05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媒

时代前行中的中国“网事”:我和互联网这一年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2-10 15:44    点击量:982    

制图:郭祥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

    互联网无远弗届,在诸多维度重塑和改造着当下,影响和改变着众人。一些新变化显而易见,一些新行业应运而生,一些人成为“吃螃蟹的人”。

    新春伊始,本版联合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碰碰词儿工作室”推出特别报道《我和互联网这一年》,聚焦知识分享行家、微信群主、网络主播、互联网大厨的日常,观察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描摹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真切感受时代前行中的中国“网事”。

    ——编 者

    “知识共享行家”龚凡

    “分享自己走过的路”

    本报记者 孟思奇

    别人提问,她来回答,这是龚凡过去一年的常态。

    龚凡是山东卫视主持人,也是“在行”上的行家。在行是付费的知识共享平台,用户在平台上选择行家并支付“学费”,与行家约好时间、地点一对一面谈。去年一年,她在咖啡馆见了50位陌生人,分享了100多小时。

    自从2015年底加入在行,龚凡共分享了3个话题:高效帝教你分分钟get新技能、常青藤学霸陪你过最有趣的大学生活、女神讲师为演讲助力打造个人品牌形象。

    龚凡并不喜欢跟人讲大道理,“我只是分享自己走过的路”。她会把自己十几年求学经验倾囊相授,从独立学习的态度讲到如何制订计划、管理时间。龚凡和很多约见对象都成了朋友,她说,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每一次和人分享不仅是帮他人解决问题,也能学到不曾了解的东西。

    把不了解变为擅长,是龚凡最大的兴趣。“知识输出是很消耗的事儿,它逼着我不断给自己充电。”每次约见前,龚凡都认真去了解咨询对象背景,找到他们的痛点。曾有个从事VR(虚拟现实)行业的人向她咨询,她专门研究英文论文去了解VR。

    龚凡坦言,她的时间管理哲学,是用碎片的时间去分享,用大段的时间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输出。

    “这是内容爆发的时代,也是内容生产者最好的时代。”龚凡期待在2017年拓展更多分享渠道,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更多人,“人是内容生产的主体,也是知识的载体。自我分享的同时,总能在别人身上收获更多风景。”

    “网络主播”美七七

    “传播正能量是分内事”

    本报记者 巩育华

    今年春节是网络主播美七七过的第一个“直播年”。走亲访友之余,她一有空就登录熊猫直播,和网友聊天。

    美七七,90后女孩,很少人知道她的真名叫王漫舒。她曾是新东方的代课老师,2016年10月加入主播大军。如今,在专属于她的虚拟房间中,已经沉淀了11万粉丝。

    美七七不是个例。2016年被称为“移动直播元年”,截至目前,国内直播平台突破300家,用户规模高达3亿,日活跃用户数达2400万。

    每天下午2点、晚上9点,美七七会准时坐到房间里的电脑前开播。为了升级直播效果,她购买了比较专业的摄像头、摄影灯和麦克风。平台给签约主播设定了每月80小时的任务量,但美七七觉得不难达到,“我几乎每月都直播100多个小时,不过的确很辛苦。”

    要吸粉,不仅要长得美,还得有看家本领,美七七主要靠跳民族舞。从小学跳舞,大学主修舞蹈专业,美七七没想到,她会获得这样一方舞台。

    粉丝也有很多种,特忠诚的叫“真爱粉”,鸡蛋里挑骨头的是“黑粉”,不分青红皂白就骂人的是“喷子”。在平台上,活跃的“真爱粉”会被主播任命为房管,在主播忙不过来时帮忙维持秩序。

    此前,一批秀下限、博眼球的主播被处分,各大平台也加强了监管。在美七七眼里,监管的具体存在就是超管:24小时在线监控,发现问题轻则提醒,重则永久封号。对此,美七七觉得没必要害怕,“传播正能量是分内事,只要不犯规,超管一般不会干预主播。”

    “微信群主”李彦

    “让优质社群成生活选择”

    本报记者 刘莉莉

    春节假期,“群主”李彦一点都没闲着。先是带孩子去了日本京都,顺便为以后带群友开展亲子旅行做前期考察,回国后准备组织“杨柳青年画展文话童心专场讲解”活动。“文话童心”群里的两项活动也很热闹:一是“晒晒你家的年夜饭”,二是“我带小童看世界”。

    李彦笑称,“群主”这个头衔是2015年前她从没想过会担任的“职务”。本来只是清华毕业的几个妈妈因合力为孩子寻找、制作有趣的文化启蒙资源而建的群,由于内容优质,迅速发展成拥有5个主群、十几个衍生群、服务人群超过3000人的社群,“成了不得不重视的工作”,并在2015年底注册了同名的文化传播公司。

    2016年,她最满意的是做成了几件事:与国家大剧院合作,帮群友争取到免费的会员资格;与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合作,长期开展文化启蒙的线下活动;线上进行20多场讲座。她说,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在育儿路上更好前行。

    李彦制定严格的群规,并说到做到;对合作的机构或企业,制定严格的筛选和退出机制。

    “文话童心”还有同名微信公号和微店。李彦很坦率,“盈利不是首要目的,只有做大做强,才能吸引更多优质资源。”

    2017年,李彦既有期待也很淡定,“只希望能不负众望、不忘初心、尽己所能,让优质社群既能成为交流平台,又能成为一种生活选择。群由众人建,理应众人享。”她笑称自己就是个领班服务生,“我是干事的群主,不是干部。”

    “互联网大厨”聂鸣

    “我是行走的厨房”

    记者 巩育华

    聂鸣一直有个心愿——给家人做顿年夜饭。今年,这个愿望又落空了。大年三十,作为一位互联网大厨,他早早赶到北京潘家园的客户家。当16个菜的年夜饭摆盘上桌,把厨房收拾停当,他才一头钻进夜色中往家赶。这桌包含食材在内的上门年夜饭标价1888元,聂鸣能从中获得500元的厨师服务费。

    这位80后北京土著当厨师已经14年了。从学徒到掌勺人,他前半程职业生涯都在实体饭店。2014年算一个转折点。当时,厨师上门服务平台“爱大厨”上线,聂鸣成为厨师界首批吃螃蟹的人。

    当上互联网大厨,生活发生了不少改变。“以前家和饭店两点一线,现在,顾客家在哪儿,我就得上哪儿做饭。”聂鸣觉得挺好,活动圈、交际圈都变大了,“另外,在饭店时是团队作战,洗切蒸炒各有分工,现在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聂鸣笑称自己“是一间行走的厨房”。


    通常,聂鸣会在前一天接到平台派单,然后打电话和客户确认菜品和口味。服务当天,他先购买食材,再上门做饭。一桌4个菜的家常菜,差不多一个小时搞定,聂鸣能获得约120元的厨师服务费。

    如今,上门服务渐成潮流,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前两年,不少客户会在厨房‘监视’我们的一举一动。现在好多了,口碑做起来了,大家对这种形式也更认可了。”聂鸣说。

    由于手艺好又勤快,聂鸣的回头客特别多。过去一年,他上门做了600多顿饭,年收入超过15万元,是同行中的佼佼者,“全部订单零差评哦!”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