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9 08:14:10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

工业明胶变佐料流向八省 引发事前监管反思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05 16:03    点击量:776    

  7月25日至7月31日期间,食品安全方面,工业明胶变“佐料”流向8省的餐桌获得媒体极大关注,食药监局强调要严厉打击将工业明胶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违法犯罪行为,而工业明胶的流向和监管成为反思点。加强事前监管、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加大惩处力度为舆论主要呼吁事项。近日,哈尔滨冠童国际儿童成长乐园被曝涉嫌给孩子吃发霉大米、勾兑果汁等过期食品,事件引发舆论愤怒情绪,幼儿园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网民不断质问,在如此不安全的食品安全环境下祖国花朵如何健康成长。其他食品领域,星巴克在中国部分地区启动“焕新食”项目,推出了38款新餐品,在提价之后再次引发舆论聚焦。媒体纷纷以星巴克“卖饭”作为关键词进行报道分析,称其在中国扩大市场布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网民则对此持有保守和不看好态度。7月23日,黑牛食品发布公告称,拟将旗下百分百控股的五家子公司以5.13亿元的价格向深圳市黑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出售,黑牛食品摇身变成科技公司,虽然跨界谋破局的举措赢得部分认可,但放弃主营食品饮料业务也让不少业界人士感慨唏嘘。

  【食品行业舆情热点解读】

  1.工业明胶流向8省变“佐料” 舆论呼吁监管前置

  近日,工业明胶被当成食用“佐料”大肆添加的案件,引起舆论关注。2012年以来,以犯罪嫌疑人崔某为核心的家族式犯罪团伙购进工业明胶800余吨,用于制作皮冻等食物或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市场销售。据悉,目前已抓获相关犯罪嫌疑人32人,扣押用于加工有毒有害工业明胶65吨、有毒有害皮冻3798.45公斤等。辽宁、吉林等地食药监部门表示,将全力配合当地公安部门掌握涉案产品流向,采取严厉监管措施控制涉案产品。工业明胶、工业大粒盐化身“佐料”,被制成餐桌上的香肠、凉皮、皮冻等日常食品,让众多网民心有余悸。

  新华社7月25日播发稿件《近亿元的工业明胶流向8省,有毒食品竟“畅销”三年》,报道辽宁营口警方破获系列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查获6000多公斤有毒有害食品,端掉7个黑加工点。7月26日,食药监局发布《严厉打击将工业明胶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违法犯罪行为》,表示将对案件涉及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立即进行调查,依法严肃处理;对发现监管人员失职渎职行为的严肃追责、绝不姑息。随着媒体的报道和转载增多,网民讨论热度也随之升温,7月26日舆情热度迅速攀至顶峰。针对工业明胶问题,舆论质疑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业明胶流向了哪里;二是有毒食品为何能“畅销”三年。追查明胶去向和追责是公众主要诉求点。新华网评论指出,守卫“舌尖安全”监管必须前置。末端治理、事后查处对维护食品安全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往往堵得了溃口却防不住行业的沦陷失守,无法从根本上让老百姓吃得放心。长江网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暴露的更深层问题,是现行食品安全管理标准过低。强化食品安全检测、监督必须让标准先行,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的安全标准,让企业在标准红线内经营,让“黑窝点”无处遁形。中国食品科技网质问,工业明胶到底流向了哪些食品加工黑窝点,“8省数百个市县(区)镇”具体指什么地方?黑窝点被查处后,应该如何去追溯这些流向各地的工业明胶?这是现在亟需考虑的问题。以黑窝点为起始,对整个工业明胶灰色产业进行一番清理,必须遵循除恶务尽的逻辑。

  工业明胶引发食品药品的双重危机。工业明胶的问题由来已久,过去主要出现在药品领域,在毒胶囊事件引发轩然大波后,监管部门开始整治药用辅料。如今,工业明胶又转移方向,侵入了人们的餐桌,变身“佐料”制作成香肠、凉皮等。问题触发重视,监管惩治再启动,缺乏多动联合的源头性管理,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卷入不断出现又不断被查处的怪圈,类似案件的公布,不仅难以安抚公众情绪,反倒是再给不堪忍受食品安全问题的公众增添新伤口。

  多层次反思工业明胶暴露问题,事前监管为舆论最大呼吁。舆论探讨工业原料流入食品加工领域被制成黑心食品的案件为何会一再出现,三点共识为:安全监管存在漏洞和不足,事前防患缺位;食品安全管理标准过低,标准先行迫在眉睫;违法成本过低,加大惩处力度才能产生威慑作用。有网民指出,每次问题的出现都会引来严打,然而严打的扼制效果却并未显现。黑心食品不断出现,挑战民众心理底线,对于民众而言,更需要的是事前监管,在苗头阶段就将引燃食品安全的“火苗”掐断,待其燃烧,即便灭火及时,其损失仍旧难以挽回。

  2.幼儿园给孩子吃发霉大米 网民痛斥园方心也发霉

  近日,有家长反映哈尔滨冠童国际儿童成长乐园涉嫌给孩子吃发霉大米、勾兑果汁等过期食品。消息被曝光后,激起网民极大愤怒情绪,网民纷纷痛斥发霉的不仅仅是大米,还有人心。

  7月26日晚,一则“冠童幼儿园给孩子们吃发霉大米和过期调料”的微信传遍哈尔滨各大家长微信群。微信中有家长爆料,号称哈尔滨最好的幼儿园内,竟然把大米储存到钢琴室内,大米发霉变质后,仍然给孩子吃,有孩子出现长期腹痛、流鼻血等现象。7月27日,南岗区政府网站公布了初步处理结果。决定将涉事幼儿园关停,吊销其各类营业许可和执照;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对幼儿园账户进行查封、依法控制法人代表;尽快出具大米检测结果,并依据检测结果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等等。7月28日,中新网进行了曝光,引发媒体的跟进报道,报道指出,该园园长李梦莉对“员工是否曾告知大米有问题?”、“大米质量存有问题是否知道?”、“食品原料需要在专用食品库存放?”等问题上“一问三不知”。

  媒体评论痛斥无良幼儿园,批评监管部门的失职。张家界在线质问幼儿园良心何在。一起起的事件暴露的是校方道德水平的低下,管理能力的羸弱,以及贪图利益的野心。同时,这也反映出相关部门督查力度的不够。任何学校都需要公开透明的运行,需要接受自身与社会的监督。中国江西网评论指出,别让发霉大米毁“高端”幼儿园的“品味”。这一次又一次的悲剧让每个人都满腔愤怒,或谴责或揭露……然而要想彻底解决,还原“高端”幼儿园的“最好”,还得靠相关职能部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首先,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食品卫生的监测,时常突击检查,对违法者一律严惩。其次,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对违法者勒令停业甚至吊销资格的处分。

  幼儿园出现“食”面埋伏,网民愤怒情绪无处安放。学费高达八万的私立幼儿园,却让幼儿吃发霉大米,激起网民的极大愤怒。近年来,幼儿园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餐饮、牛奶都被曝光过安全问题,引发舆论聚焦,前不久的柳州牛奶事件也是掀起一番舆论波浪。“食”面埋伏的幼儿园令人忧心忡忡,在家中备受宠爱的孩子们却在幼儿园被毒大米残害,网民尤其是家长群体愤怒情绪高涨,痛骂、指责幼儿园及监管部门的失职,对食品安全环境的不安全感再次加剧。

  幼儿园食安问题再次折射食品监管之殇。幼儿园本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如今却成为危害健康的频发之地,除了园方自身的唯利是图野心,相关监管部门的缺位也是引起舆论不满情绪激烈的主要因素。媒体报道指出,在被问及是否办理营业执照(许可证)时,幼儿园负责人闪烁其词,且始终无法提供。没有资质的幼儿园是如何绕过审查成为“高端”幼儿园,没有家长对其毒大米的曝光,监管部门又何时能够发现。这些问题恰恰是一系列类似幼儿园食安事件中所暴露的共同问题,如何从根本保障幼儿园的食品安全,让孩子们在健康的环境里成长应成为监管部门深思和重视的当务之急。

  3.星巴克开始“卖饭” 各界关注星巴克“中国图谋”

  继星巴克全线提价引发舆论关注后,星巴克再出“奇招”。日前,星巴克在中国部分地区启动了“焕新食”项目,推出了38款新餐品。这次推出的餐品中,作为咖啡配餐的品类仍占多数,但也出现了“番茄培根蝴蝶形意面”此类可做主食的产品。开放供应的地区是包括四川、青海、河南在内的12个省份,主要集中在中部及西南部地区

  星巴克“卖饭”引起业界关于其中国扩张的猜想。《北京商报》分析指出,星巴克“卖饭”源于市场布局需求,但其“中国图谋”难言坦途。有业内人士指出,星巴克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与预期有一定差距,而业绩增长较快的中国市场则被星巴克看做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此次星巴克“意外”推出38款餐品,上调餐食比例的做法就是为了能够尽可能提升消费者在星巴克门店的滞店时间,提升消费可能性,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加快中国地区门店的同店增长。另有业内人士指出,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星巴克比较偏向商务,消费场景相对单一,推出餐品不仅将对星巴克门店的翻台能力提出挑战,同时产品能否被中国消费者认可仍有待市场检验。《餐饮老板内参》则从餐品类型角度分析了星巴克的餐品革命,分析指出,加餐容易使咖啡品牌在顾客心里沦为“低格调”的代名词,但星巴克的“饭”无论是份量、摆盘,还是食用方式,都被处理成以咖啡佐餐的形态存在,依然保有咖啡馆的高格调,星巴克成功的做了这样一个表率:无论怎么跨界,咖啡永远是一家咖啡馆抓取顾客心智的核心产品,而不是其他。

  多数网民对星巴克“卖饭”持有不看好态度。部分网民认为,星巴克的环境并不适合吃饭,星巴克推出新餐品,向三四线城市扩张的行为是品质向利润妥协,背弃了最初的企业理念。另有网民指出,成功的蛋糕面包类的私房店已不少,星巴克推出的佐餐并没有竞争力。但也有网民指出,年轻人的消费后劲很足,饮品上无法增加收入了,在餐饮上下功夫应该会有一定效果,只是餐品的竞争依然会很激烈。从网民反馈来看,多数网民因媒体报道时过于渲染星巴克“卖饭”,而误以为星巴克推出的是中餐,因而持有不看好态度,实际上星巴克推出的餐品是以咖啡佐餐为主,其高格调的理念能否坚持是网民争论的中心。

  4.黑牛食品出售食品饮料业务 转型科技公司获关注

  黑牛食品近日发布公告称,拟将旗下百分百控股的五家子公司以5.13亿元的价格向深圳市黑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出售。出售完成后,黑牛食品将置出食品饮料业务资产,主营业务将变更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媒体分析指出,黑牛重大资产出售源于业绩惨淡,被迫放弃食品饮料业务。《青年报》指出,黑牛业绩不如意,原主业豆奶粉、营养麦片经营承压,加上近两年运作预调鸡尾酒又不成功,2015年净利润巨亏6.42亿元。《北京商报》也引用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观点指出,黑牛食品在近两年来整体表现并不好,只能卖壳以寻求出路。接手黑牛食品的王文学,在一接手黑牛食品后就将五家子公司进行出售,可以看做是黑牛食品去食品饮料业务方面的一个加速,但是目前一些盈利的食品业务还是会保留。完成这个布局之后,黑牛食品会向新的产业发展。中国证券网分析认为,本次重大资产出售使上市公司获得大量资金,为公司的业务转型提供资金支持,有利于公司及时抓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转型升级、变身科技公司、被借壳等成为媒体报道的关键词。业界对于黑牛食品的重大资产出售主要以客观分析为主,“去食品化”能否拯救其发展虽然不明朗,但普遍认可黑牛多元化跨界谋破局是一种有益尝试。有分析人士感慨,从企业未来的发展来说,置出食品饮料业务资产可以让企业活下去、也有可能会活得更好,但黑牛不再是记忆中的黑牛食品,黑牛食品的“壳”还活着,黑牛食品的“核”却没了。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