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政策挖掘消费潜力 东阿阿胶涨价被戏称驴脾气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25 11:21 点击量:787 大
中
小
11月16日至22日期间,国务院以及相关部门连发两项重要指导意见,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和现状受到关注,舆论对房地产业、保险业跨界布局养老产业的关注程度较高,医药产业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舆论热度不平衡反映出养老产业的发展困境。19日,东阿阿胶发布公告宣布将对旗下阿胶系列产品涨价15%,成本上升涨价获得理解,然而单纯通过提高价格提升品牌价值,打造“高端”阿胶产品的做法,舆论看法不一。中医药方面,新版GMP认证的大限将至,媒体关注制药企业的新版GMP认证完成情况,中药企业2015年在“飞行检查”中被曝出不合格的概率较大,引起媒体关注,同时新版GMP认证对行业重新洗牌的效果也受到舆论热议。
热点话题解读
1.“医养结合”政策挖掘消费潜力 产业热度不平衡反映模式困境
监测期间,多项重要政策发布促使养老产业相关话题舆情热度升高。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全国老龄办、中医药局等九部门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
养老产业将迎来全面发展,尚未找到盈利模式的困境依旧待突破。媒体指出,从国家政策层面看,政府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发力,对全面提升规模、品质和效益的总体部署进行顶层设计。《经济参考报》的文章评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时指出,政策从改善供给结构升级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等制约因素,来促进供给端改善,释放更大消费潜力。从具体操作层面看,医养结合成为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形式之一。《北京商报》刊文指出业界普遍认可的三种医养结合包括养老院内设医务室室、养老院申请独立设置康复医院或护理院以及养老院与周边的大型医疗机构协议合作。三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养老机构。
多产业跨界养老产业发展的局势凸显。从目前的舆情形势看,房地产企业和保险企业跨界养老产业受到关注较大,医药产业在养老方面的布局舆情热度相对较低。目前的舆情关注焦点集中在房地产业和保险业对养老产业的跨界布局,医药产业中与养老产业相关的医疗器械、药品研发事件鲜少被大众化的媒体报道,主要在医药行业内部引起讨论。舆情热度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养老产业商业模式不成熟的现状,兴业证券认为,当下行业内缺乏一种把商业保险、养老地产、服务和医疗资源统筹在一起的模式,优质的医疗资源仍然集中在公立医院中,媒体的分析进一步指出,如何让优质的医疗资源结合房产养老、养老商业保险共同打造出可盈利的商业模式是养老产业面临的困境。
2.东阿阿胶涨价 被戏称“驴脾气”
11月17日,东阿阿胶发布公告宣布,根据公司布局阿胶全产业链的战略目标,结合市场与原料情况,公司重点产品东阿阿胶、复方阿胶浆、桃花姬阿胶糕出厂价格上调15%,零售价亦做相应调整。媒体总结成近十年来,东阿阿胶的原料从每公斤100元涨到每公斤4000元。
价格上涨是容易引发争议的敏感话题之一。涨价公告发出后,媒体相继刊文,并以“东阿阿胶1克比白银贵1块多,驴脾气又来了”、“东阿阿胶深陷的驴皮困境”等为题进行报道。东阿阿胶连续几年涨价的情况引发争议。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对涨价及时接受媒体采访解释称涨价的原因有二,一是为了反哺上游,促进驴产业的发展;二是调价更符合优质优价的原则。
从舆论的反馈看,秦玉峰总裁及时对涨价进行解释缓解了舆情压力。东阿阿胶价格上涨的客观原因--原料价格上涨在业内达成共识,秦玉峰总裁关于原料价格上涨的解释获得理解和认同。《华夏时报》等媒体通过引用国家畜牧局的统计数据,指出阿胶生产面临毛驴存栏量近十年来大幅下降,驴皮产量下跌的现状。
然而东阿阿胶借助涨价发力高端市场的做法各界看法不一。秦玉峰解释称价格上涨不会影响销售,但是锐财经行业分析师认为近年来,由于同仁堂、佛慈制药等企业均大力开发阿胶市场,东阿阿胶面临的竞争愈发激烈,只能提价以保持高端路线,在品牌价值和定位上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华夏时报》认为在竞争对手众多的情况下,东阿阿胶的涨价有可能给这些竞争对手留下发展空间。此外,《新快报》的文章引用中国中药协会中药信息中心副主任贾海彬的观点指出,阿胶市场目前是“一家独大,赢者通吃”的局面,指出阿胶市场东阿阿胶市场占有率高,在价格制定中具有优势地位。
健康类产品通过提升价格的方式来打造高端品牌的做法受到争议。“高端品牌”形象需要通过品牌文化建设、形象塑造的长期积累形成,通过产品价值的培育才能让消费者接受高价格。而就目前的情况看,东阿阿胶连续几年涨价的情况引起争议,并且有可能进一步引发舆论对企业垄断市场的质疑。企业在打造品牌文化、提升品牌价值的同时,应注重维护市场健康发展,树立行业引领者的形象。
3.GMP认证大限将至 中药类产品风险较大
近日,《新京报》等媒体相继刊文报道药企通过新版GMP认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情况,此版GMP参照欧盟和美国对生产流通药品的管理规范,被业界人士称为“史上最严”版GMP认证,并被认为将会促使行业重新洗牌。国家食药监局2011年3月启动了新版药品GMP认证,多数类别的药品生产均应在2015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未达到新版药品GMP要求的企业(车间),在上述规定期限后不得继续生产药品。
监管部门2015年以来加大“飞行检查”力度,临近新版GMP大限,制药企业尤其是中药类企业迎来“飞行检查”敏感期。“飞行检查”出的问题对制药企业的声誉“杀伤力”极强,今年被曝出的重大行业负面均来源于“飞行检查”。由于此前的重大行业负面事件中以中药类企业为主,舆论对中医药企业的关注度极高。界面网刊文指出,截至目前,今年被收回GMP证书的药企中有超过60%的企业生产中药或中药饮片,中医药类企业都将成为大限将至前后负面舆情曝发的敏感点。此外,未通过新版GMP认证也让舆论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产生疑虑,例如《每日经济新闻》的文章指出,未通过新版GMP认证不仅无法继续开展生产,也会影响各省各个机构的药品招标。
在新版GMP认证促进行业洗牌上,舆论普遍持支持和期望的态度。长期以来,中国制药工厂过多,质量管理良莠不齐,产能过剩的特征饱受诟病,界面网认为新版GMP认证对提高门槛的作用明显。《新京报》的文章也持相似观点,文章通过对比2011年至2015年上半年的医药行业并购案例数量指出,2015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并购速度上升较快;同时文章以广药集团为例,说明大型制药企业在获得新版GMP认证后,启动对无能力进行新版GMP认证的中小企业的并购,以完善产业链布局。《每日经济新闻》的文章指出,在近期被终止军标资格的药品中,有251个药品被终止了军标资格,其中因新版GMP认证原因而上“黑名单”的达63个,这也被行业人士认为是新版GMP认证加速行业洗牌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