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9:11:53

脱贫致富争当领头雁 扶贫帮困常怀赤子心 记宝鸡市脱贫攻坚农村基层干部标兵杨勇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13 22:05    点击量:875    

  脱贫致富争当领头雁

  扶贫帮困常怀赤子心

  ——记宝鸡市脱贫攻坚农村基层干部标兵杨勇

  位于凤县县城以东70公里的西山村,交通偏远,全村149户村民稀稀拉拉分布于一架粱、两条沟、四面坡,村头村尾绵延8公里,地广人稀,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贫困户多达43户,贫困发生率为30%,是省定贫困村。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村委会、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凤县平木镇西山村党支部书记杨勇。去年以来,西山村在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帆的包抓指导以及县政府办的大力帮扶、平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全县开展的联村联户联企包抓贫困村包抓贫困户共同行动(简称“三联两包”)为抓手,积极探索以“互助组+合作社+贫困户”为形式的股份制产业扶贫模式,形成“1+9”小互助、合作社大互助的结对帮扶新机制,赢得了群众欢迎、贫困户满意、社会认可的显著成效。2016年全村13户53人贫困人口顺利实现脱贫,完成减贫任务129人的52%。西山村的经验做法被写进县委十五届二次全会工作报告和县委2017年工作要点,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各级媒体深度聚焦报道,杨勇也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农村基层干部标兵。

  建立互助组 实现结对帮扶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杨勇积极组织产业相近、居住相邻的贫困户和一般户,采取“1+9”模式,牵头组建全村脱贫攻坚互助组33个,有力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主动包抓村上的贫困户1户,联系一般户9户。他所包抓的贫困家庭共有2人,父亲刘兴旺76岁,长期患病卧床,儿子刘所田现年48岁,至今仍未成家,家中经济收入仅靠种植的1亩玉米维持生计。为使刘所田一家如期脱贫,他主动担任组长,及时将自己联系的9户一般户组织起来,连同他在内建立1带10、10帮1的脱贫互助组,通过产业帮扶、生活帮助,精准施策,实现了贫困户脱贫、一般户增收的互助目标。

  在帮扶贫困户产业发展方面,杨勇与组内10户群众一同精心谋划,最终确定帮助刘所田发展架豆种植和中蜂养殖两项增收产业,帮助其彻底脱贫。在实际帮扶中,互助组成员坚持每月至少一次轮流到菜地帮助其除草施肥,在架豆收获时组织人力帮助采摘销售。只要贫困户有需求,互助组成员就会出现在他的田间地头。去年在互助组的帮扶下,刘所田家实现架豆收入3000元。同时,他积极联系协调资金1200元,免费为其提供蜂箱10个,协调互助组内养蜂专业户上门教授土蜂养殖技术,增加收入1000元。逢年过节定期上门探望送上慰问品,陪老人聊天,整理屋内和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和周边发生的重大变化,增强他们的脱贫自信心和对生活的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刘所田身体不好多次住院,他和互助组成员多次到医院看望,并和其儿子一起共同照料老人起居生活。2016年6月老人因病去世,在临终前老人眼含泪水,拉着他的手哽咽地说:“你和共产党一样,都是我最亲的人,一定要帮我照顾好儿子。”从老人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放心不下这个家,更放心不下为生计发愁的儿子。这一刻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他暗自发誓,一定要让西山村如期脱贫,让每个贫困家庭过上幸福日子。他主持操办老人后事,互助组成员积极参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互帮互助的深刻内涵。

  成立合作社 构筑互助大圈

  开展互助组帮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全村脱贫摘帽的艰巨任务,他感到仅靠“1+9”小互助作用始终有限,如何将更多的贫困户和一般户组织起来,建立互助大圈,实现整体脱贫,从根本上解决全村贫困问题。经过深入思考,在帮扶单位县政府办及驻村第一书记建议下,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组建西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将贫困户吸纳进合作社,依托产业发展实现共同致富。为此,他开着自己的私家车拉上村两委会成员专门到眉县、杨凌、太白等地详细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及收益情况,随后又个人出资组织村上的生产能手和致富能人15人先后到眉县、杨凌等地实地考察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回到村上后,他及时组织考察人员和创新意识强的村民,对成立合作社的可行性进行全方位论证。考虑到村上平均海拔达1500米,但土地连片较为集中,而且土壤肥沃、土层较厚、冬天保霜夏天耐旱,有利于农作物特别是蔬菜作物的生长,加之村民流转土地热情较高,他和村民一致认为发展蔬菜种植合作社具有可行性。为了使合作社这一“新生事物”发展壮大,他自他加压,通过两个昼夜的反复论证,探索提出“支部+农户+合作社”这一新型扶贫模式,三天内注册成立凤县畅收种植专业合作社,由他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吸纳33户贫困户和46户一般户加入合作社,构建起合作社大互助的模式。针对村上实际,他大胆推行“土地流转、现金入股”,带头将自己家中4亩土地和4万元现金入股合作社,受到感染的村民纷纷入股,短短几天全村土地入股200余亩,现金入股13.1万余元,种植以架豆、甘蓝、白菜为主的时令蔬菜,建立合作社绿色蔬菜产业基地。为了保证蔬菜顺利销售,他开着私家车先后到宝鸡、西安、汉中、郑州等蔬菜市场进行考察、联系客商,创新蔬菜包装设计。去年7月份,天气很热,他和合作社三名社员开着私家车去郑州联系客商,在回来的路上因车辆空调出现故障,就把所有车窗打开通风,车辆在高速路上奔跑着,外面的风不停向里面灌,风声、轮胎和路面的摩擦声震耳欲聋。车辆行驶在西宝高速段时,他突然眼睛一酸,一只蚊子钻进眼睛,就缓缓地将车停到路边匝道上,巡逻的交警看到他们一个个头发凌乱,满脸灰尘,就检查了所有证件、车内及后备箱,在交通监控平台上调出行驶监控。最终以他们在高速路救援道上违规停车,作出罚款200元扣6分的处罚。经过百般付出,去年合作社300吨蔬菜销售一空,在市场中取得了较好的口碑。2016年11月21日,合作社隆重举行分红仪式,县长张帆带领县级相关部门亲临现场,为全村70余户村民分红68100元。同时,他积极争取资金2.6万余元,购置蜂箱200个,依据贫困户的家庭实际合理分配,同养殖大户签订协议,建立联动帮扶小组,帮助21户贫困户和10户一般户养殖土蜂,产蜜3000余斤,增收6万余元。今年春节还未过完,他又和村第一书记联系县农业局蔬菜种植专家赴甘肃武山县考察蔬菜大棚等高效设施农业。武山县自然条件和西山村差不多,但武山县一亩大棚蔬菜年产值3万元,是西山村的10倍,回来后他立即行动,在县扶贫办和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资金10余万元新建日光大棚15个,向省市申报100万元高山蔬菜综合示范项目,目前正在积极组织实施。

  舍小家为大家 不忘初心前行

  一年来的辛勤付出和艰辛,他流过汗,也掉过泪,曾想过放弃。妻子埋怨:“干什么不好,偏要回老家当贫困村的村干部。”女儿已经上高中,家长会他很少参加,女儿经常问他:“老爸,你上班时间忙,难道你星期天也真的很忙吗?”女儿伤心的落了泪,他哽咽的说不出一句恰当的话来安抚女儿。自从筹建合作社到现在他很少休过星期天,周内村上事务繁重,全凭星期天打理合作社。他深知,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党旗在他心中,党徽戴在胸前,关键时刻应该知难而进,老百姓的困难不解决,自己的心中怎能安?他心里默默发誓:要努力,要奋斗,更要坚持,直到3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他还想再次看到年底分红时群众那一张张喜悦的笑脸。如今看到合作社为群众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多年荒芜的土地复种了,农民的腰包慢慢鼓起来了,人们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自豪地说:为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再苦再累也值!

  谈起下一步打算时,他信心满满地盘算着:今后将积极履行村党支部书记、互助组长和合作社理事长职责,跑项目、争资金,联络各地客商,拓宽销售渠道,推动互助组小圈和互助大圈快速发展,实现“双圈”持续发力,高效发挥作用。继续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努力实现帮扶效果最大化。结合贫困户实际,着力发展蔬菜、药材种植、中蜂、黑猪、土鸡养殖等特色种养产业,将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覆盖全村每一户,让所有群众包括贫困户在合作社里得实惠,让西山村“互助组+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开花结果,让全村群众快速脱贫致富,早日实现心目中美丽、和谐、文明、富裕的西山梦。

  作者:赵正卿 凤县农工部副部长、政研室主任、统筹办主任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