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9 02:40:43

利用社区社团社会资源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31 16:46    点击量:733    

  利用社区社团社会资源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周 烨 朱可学

  2009年9月1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强调:“整合各方面资源,做好为老同志服务的工作,特别是要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同志提供良好的服务,让老同志就近学习、就近医疗、就近开展活动、就近发挥作用。”老干部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覆盖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只有整合多方资源、凝聚各类力量,积极构建科学有序的老干部服务管理体系,才能满足老干部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推进新常态下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如何按照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多方资源、整合各类力量,运用好各级各类养老便民举措,积极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确保广大老干部能够享受到更众多、更优质、更便利的服务,是各级党委、政府和老干部工作部门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问题。

  综合分析,把握利用“三社”资源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有利条件

  根据老干部生理(生活待遇、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安全(精神慰藉、权益保障、困难帮扶)、交往(党组织活动、文体活动、兴趣爱好)、尊重(政治待遇、沟通机制、文化养老)、自我实现(服务大局、老年教育、服务公益)等各项需求的实际,广泛开拓、积极培育、严格遴选各种可用资源,吸纳众多力量投入老干部工作,逐步构建以党委政府为主导、家庭为基础、单位为保障、社区为依托、社会服务机构为补充的老干部生活、养老、保健和医疗卫生等服务管理体系,能够让可用资源为老干部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综合分析,当前社区、社团、社会为老干部服务的各种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类:

  要把握的社区服务资源。从总体上讲,社区具有为老干部服务的人力资源、医疗资源、休闲娱乐资源、体育健身资源等类型。就宜城来说,2012年3月被确定为湖北省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后,构建出了网格化的管理平台(将全市37个社区、190个村划分为1610个网格,实行“一格一员”;其中13个城区社区配备有网格支书、网格信息员、网格督导员、网格警务员、网格司法员,成立有治安志愿者巡逻队、志愿者服务队)、现代化的信息平台(设立有“12345”便民服务热线,13个城区社区220名网格员均配有“社区通”专用手机,构建起市、镇、社区三级人口基础信息库和“十户移动互助联防”平台)、便民化的服务平台(建立起市政务服务中心、镇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其中13个城区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大都设立有党团组织活动之家、文体娱乐中心、市民大讲堂、图书阅览室、青少年活动室、五点半学校、居家养老服务站、志愿者工作室、警务室、爱心超市,以及篮球场、健身路径、舞蹈广场等活动阵地)、亲情化的关照平台(建立起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区域化的党建平台(在13个城区社区开展居民户籍、组织关系、驻区单位、各类组织、社会事务、民主权利“六个归区”工作,推行党组织双重管理制度),厚植了社区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基础。

  要把握的社团服务资源。从具体分析情况看,社团组织具有为老干部服务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生活资源等类型。就宜城来说,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各地老年社团组织应运而生,现已形成了经济建设类(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协会、老区建设促进会等)、文化艺术类(老年大学、老年书画协会、老年音乐协会、老年歌友会、老年戏剧协会、老年艺术团等)、体育健身类(老年体育协会、老年门球协会、老年太极协会、老年钓鱼协会等)、关心后代类(关工委、老年教育工作者协会等)、权益维护类(老年人协会、老年法律工作者协会、老年婚姻中介中心等)资源,成为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要把握的社会服务资源。就各地来看,当前可以利用的涉老社会资源主要有政治资源、党建资源、文化资源、医疗资源、阵地资源、信息资源、市场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等类型,依靠的社会力量主要有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涉老部门、管理单位、群团组织、家庭子女和志愿者等方面。就宜城来说,全市老干部成员单位有组织、老干、财政、人社、卫生、民政等部门,是做好新常态下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支撑力量;宣传、文明办、文化、体育、残联、老龄、老年协会等部门、单位和群众组织所掌握的资源和力量,都有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作用。

  立足实际,探索利用“三社”资源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宜城市坚持以人为本、真情服务的原则,以老干部需求为导向,以老干部满意为原则,以不断提高老干部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宗旨,立足实际,深入挖掘社区、社团、社会各类资源,积极探索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概括地说,主要进行了以下探索:

  依托社区资源,让老干部享受温馨化的关心照顾。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干部的居住地大都由过去单位集中居住变为分散在各个物业小区居住,“单位人”的标签渐渐淡去,社区“居民”的身份逐渐显现,社区成为老干部的主要生活空间、基本活动场所,是老干部安度晚年的家园。宜城市注重依托社区资源,积极为老干部打造温馨化的关照港湾。通过依托社区图书阅览室、党员远程教育网、市民学校等阵地,建立学习平台,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依托社区党团组织活动之家、文体娱乐中心、舞蹈广场、体育路径等设施,建立健身平台,开展适合老干部特点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依托社区医疗、饮食、修理等服务点和物业、志愿者,建立服务平台,为空巢、独居、失能老干部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六助”服务;依托社区各类组织,建立老有所为平台,组织引导老干部围绕加强社区教育、优化社区环境、维护社区治安、发展社区服务、活跃社区文化、参与社区建设献计献策、出智出力。

  挖掘社团资源,为老干部搭建多元化的展示平台。社会团体作为社会协同的载体、公众参与的平台,最能发挥提供公共服务、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而老年社团作为老年人自发组织、自愿结合、自主参与、自我管理的群众组织,是社团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宜城市注重立足社团资源,积极为老干部打造多元化的活动舞台。通过老干部智囊团、老专家协会等社团组织,搭建“出力献策、促进发展”平台,引导老干部发挥政治、经验、专业等优势,为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通过老干部艺术团、老年歌友会等社团组织,搭建“重要关节、弘扬文化”平台,每逢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和重要庆典,组织老干部开展文艺演出、健身舞大赛等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通过老年大学、老年书画协会等社团组织,搭建“培养爱好、满足兴趣”平台,开设工艺制作、医疗保健、音乐戏曲、舞蹈体育、书画摄影等课程,满足老干部文体活动需求;通过老年体协、老年门协等社团组织,搭建“主题竞赛、施展才艺”平台,组织参与市内外门球、柔力球、健身操等竞赛活动,让老干部拥有自信、收获美丽。

  整合社会资源,使老干部满足最大化的服务需求。老干部工作干事的舞台、发展的空间在老干部工作部门之外,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力量,可让老干部最大限度地享受各种惠老政策和优质服务。宜城市注重整合社会资源,积极为老干部打造最大化的需求平台。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老干部工作纳入全市党的建设总体规划,与全市组织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每年邀请老干部代表参加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经济工作会、情况通报会等重大活动,投资兴建了市门球运动中心、改建了市老年大学,极大地改善了老干部学习、活动条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带头走访慰问老干部,带头向老干部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带头征求老干部意见和建议。市委组织部领导经常听取老干部工作汇报,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老干部工作成员单位积极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支持解决老干部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市财政、人社部门根据单位性质不同,分别实行财政负担、社会养老保险,不断完善老干部离退休费保障机制;人社部门依据老干部层次不同,分类实行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退休干部医疗保险,不断完善医药费保障机制;老干部局对离休干部一年一次、退休干部两年一次,集中组织健康检查;老干、民政部门采取资金帮扶的办法,积极开展特困老干部精准帮扶活动;卫生部门以辖区医院为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补充,推行老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体育部门积极为社区配送文体器材,保证老干部开展健身活动;老干部局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引导老干部根据自愿、量力的原则,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反映社情民意、化解邻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关心教育后代等工作,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通过凝聚部门力量,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为老干部搭建各显其能、各得所需的平台,满足老干部多层次、多元化、多样性的价值追求。

  客观看待,正视利用“三社”资源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制约因素

  由于观念、体制、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加之经验不够丰富,在借助社区、社团、社会资源做好老干部工作方面,还没有形成社会共识和惯例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参与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归纳起来,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

  思想观念不适应。作为老干部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的老干部,多年来依靠单位服务管理形成的固定依赖观念,对原单位有感情,对社区老干部工作缺乏了解,对进入社区心存顾虑,认为开展社区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是原单位想“卸包袱”,或担心进入社区后原单位会撒手不管,或担心落实“四就近”服务后相关待遇会降低,或担心社区条件不理想、服务不到位,有的尽管对单位服务管理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而抱怨,但仍然存在依赖单位服务管理的强烈意识,导致对社区服务管理方式持怀疑甚至排斥态度,成为利用社区资源服务老干部工作的一大障碍。部分单位、社会力量乃至涉老职能部门对老干部共享社区、社团、社会资源的思想认识不够高,有的老干部工作人员认为,现行工作体制基本能够满足需要,没必要自找麻烦、自寻烦恼;有的社区负责人认为,把老干部工作纳入社区工作范畴,是增加的“额外”负担,畏难情绪大,工作往往应付差事;有的涉老职能部门在为老干部服务上一般停留在重待遇、轻服务上,重大节日上门问一问,平时很少上门看一看,对老干部需求情况掌握得不是很清楚。凡此种种,导致各种资源利用率不高,进而形成闲置浪费。

  部门配合不协调。各地涉老职能部门众多,没有明确牵头部门进行有机整合,平时工作协调有难度,单个部门无论从工作基础、机构规模,还是人员配备、协调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欠缺,不能保证社会资源在第一时间、无中间消耗的配置给老干部个人。诸如,因政策不明、关系不顺,老干部工作部门对拥有并能提供社会资源的民政、文化、卫生等部门没有调配手段,社会资源不能完全物尽其用。

  政策措施不完善。就社区来说,许多基层党委、政府对社区参与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既没提出明确要求,又没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在现行管理体制尚不完善、职责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有些社区不愿承担这份“额外”工作。尽管绝大多数老干部都希望有高水平、高质量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他们就近参加政治学习、看病就医、参与文化活动、开展家政服务创造条件,但作为社区势单力薄,没办法整合和创建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需要从中央到地方认真研究、出台政策,切实让基层社区有条件、有能力满足老干部的需求。就社团组织来说,没在税收、资金、场地等方面形成比较完备、操作性强的政策扶持体系,导致在资金信贷、场地使用、职称评定、社会保险等方面没有配套的法规与政策,制约了社团组织的健康发展。

  基础保障不到位。仅就社区来说,服务力量配备不均衡,缺乏相应的专业(职)工作人员,拥有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更是严重缺乏,特别是缺乏心理慰藉、法律咨询等方面的职业服务人员,难以对空巢老干部进行有效地心理介入;志愿者队伍人数有限,且大多为兼职,面对多数需要服务的老干部,难免会出现当老干部需要服务时而志愿者抽不出时间的情况,从而达不到服务效果。有的办公经费仅能维持正常运转,根本没有多余的经费保障老干部服务。有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十分落后,办公用房、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还不够充实,场地狭窄、条件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满足老干部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需求。诸如,宜城的紫盖山社区、交通路居委会均在租赁的单元楼内办公,其他服务活动只能得过且过。

  积极应对,强化利用“三社”资源做好老干部工作的主要对策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整合各方力量,积极做好老干部工作,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要求,也是新常态下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顺应潮流、应势而动,统筹推进、突出重点,用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拓宽利用社区、社团、社会资源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渠道。具体地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紧抓好抓落实:

  加大宣传力度,达成各方共识。要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站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引导各方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获得认同、赢得支持。要使老干部认识到,推行社会化服务是对原单位服务工作的一种补充,是在保持原有服务关系的基础上,为老干部提供多一层的服务保障,各项待遇都不会改变,引导老干部在不脱离原单位、不脱离原党组织的前提下,利用社会服务所具有的方便、快捷和规模化的优势,得到更好的服务,让老干部消除误解、打消顾虑,增强对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的认同感,体会到社会化养老带来的便利,自觉自愿地融入社区,真正接受社会化的服务管理。要使老干部工作人员认识到,利用各种资源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从而更新思想观念,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要使社区工作人员认识到,老干部是社区的一员,更是老年群体的一部分,为他们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对于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建设和谐社区,促进社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使各级党政领导、职能部门和老干部所在单位认识到,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一套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有序运行的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进一步强化政治大局意识、历史使命意识和现实责任意识,以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精神认真履行各自职能,积极厚植为老干部服务的良好氛围。

  强化社区功能,织就系列网络。在社区建设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善于顺应社区养老的大趋势,积极织就系统化的网络,确保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照、就近发挥作用。一要织就就近完善信息的网络,确保老干部“管”有依据。要充分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单独建立包括老干部个人基本情况、家庭主要成员情况、通讯方式、门牌号码、党组织关系、兴趣爱好、健康状况和个性服务等内容的电子信息档案,通过建立完善的老干部信息库,全面掌握他们的基本动态,明确他们的个性服务需求,打牢为他们日常服务到位、重点服务到家、特殊服务到人的基础。二要织就就近参加学习的网络,确保老干部“学”有园地。要以深入推进“六个归区”建设为载体,按照就近、方便、灵活的原则,采取单建、联建、特建的方式,把自愿转入社区的老干部党员编入社区党组织,对于自愿转入人数较多的,按社区就近成立休干党支部;对于不愿转入社区的,在不脱离原单位的情况下过“双重”组织生活。要以市民大讲堂为阵地,以党员远程教育网为手段,在社区创办老年大学或老干部党校,定期组织老干部集中学习。要对外开放社区党团组织活动之家、图书阅览室等场所,方便老干部自主学习;依托休干党支部、老年大学、老干部党校,运用送学上门、学习讲坛、读书沙龙、知识竞赛、参观考察等乐于接受、便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开展特色理论、形势政策、老年保健、投资理财等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确保老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豪情满怀。三要织就就近开展活动的网络,确保老干部“乐”有舞台。要充分利用社区室内设立的文体娱乐中心和室外设立的篮球场、健身路径、舞蹈广场等活动阵地,把握现代项目与传统项目并举、运动型项目与休闲型项目并重、体育健身与文化娱乐并存的原则,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专业特长、文化才智和艺术潜能,有组织地开展体育健身、琴棋书画、载歌载舞等异彩纷呈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为老干部强身健体、增知益智和切磋技艺、加强交流提供载体。四要织就就近得到关照的网络,确保老干部“难”有帮助。要规范社区网格员“巡格”,明确规定每天“访格”时,随时了解老干部的思想动态、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和家庭现状,对老干部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就及时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就帮助代办,需要协调解决的记入民情台账并按轻重缓急酌情处理。其中,事情紧迫的就通过“社区通”直接上报“12345”便民服务热线,由“12345”便民服务热线通知有关部门办理;情况暂缓的每周定期上报给社区网格负责人,由网格负责人梳理汇总报社区公共服务站,再由公共服务站实行对口办理,通过开展上门问需服务,让老干部实实在在地享受“面对面的关照,手牵手的服务”。要整合各种资源,通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整合爱心超市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网点,以及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社会资源,采取无偿、低偿、有偿等服务方式,面向老干部提供家政便民、物业维修、生活照料、安全守护、医疗康复、人文关怀等人性化服务,通过开展多元化需求服务,保证特困老干部“吃饭不做饭,有病上门看,重活有人干,购物不出院。”诸如,要利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干部建立健康档案,开展低偿或免费健康检查,根据季节变化提供健康咨询、康复指导和护理培训服务;对重病卧床、外出不便的特困老干部设立家庭病床,定期做到诊断、治疗、送药、护理、保健“五上门”,确保他们“小病不出社区,康复有人护理”。要借助日间照料场所,优先确保孤寡、独居等“空巢”老干部学习有去处、娱乐有设施、就餐有供应、生活有照料,通过开展特殊关照服务,有效破解为特殊老干部服务的难题。要依托志愿者团队,定期上门开展结对帮扶、孝亲助老、心理援助、精神慰藉等活动,通过开展爱心助老服务,为老干部“送温暖、献爱心”。要推进互助联防,以开展“十户移动互助联防”活动为抓手,将居住相邻、方便照应的居民家庭编成一个互助联防组,通过开展应急救助服务,为老干部提供一种“邻里守望、互助联防”的新型救助模式。五要织就就近发挥作用的网络,确保老干部“为”有成效。要区分党员和非党员老干部的不同层次,通过分别开展示范创建、设岗定责和志愿义工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老干部依托志愿者服务队、治安志愿者巡逻队等组织,担任党的政策宣传员、政治理论报告员、先进文化传播员、科技推广辅导员、文明创建示范员、就业帮带服务员、环境卫生监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社会治安巡视员、民事纠纷调解员;依托青少年活动室,组织老干部担任革命传统宣讲员,为青少年讲党史、讲国史、讲家乡史,进行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依托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和五点半学校,开展一名老干部联系一名留守儿童或其他中小学生活动,自觉为未成年人学习文化、健身娱乐、心理健康提供服务,让未成年人学习上有辅导、生活上有照顾、心理上有疏导、困难上有帮助。

  发挥社团职能,拓展服务领域。引导好、发展好社团组织,不仅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弘扬先进文化,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一方面要引导参与养老事业。要采取协商交流、联办活动、经费支持等措施,积极培育和大力扶持社团组织参与养老事业,综合利用政府公共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责任服务、产业推进服务和市场化服务,让专业的社团组织提供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把各地涉老社团拓展成为老干部服务管理的平台,逐步形成政府搭建平台、政策扶持保障、社团组织运作的为老干部服务机制。重点要引导城乡社区社团根据老干部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搭建各级党委、政府与老干部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发挥邻里互助、居民议事、治安联防、文化娱乐等作用,引导老干部理性表达各种诉求、合理维护自身权益、有序扩大政治参与、积极化解邻里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要引导公益慈善类社团组织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困难老干部排忧解难,为改善老干部的民生提供优质服务。诸如,随着养老服务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生活照料、法律咨询、便民服务、物业维修、志愿者服务等社会上具有“服务”元素的团队、组织、网点越来越多,可以成立社团性质的老干部综合服务中心,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并以购买服务形式给予补贴,由民间专业机构负责日常管理;要以老干部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整合、利用各种社会“服务”资源为老干部服务,老干部有“难”,通过平台与他们联系,随时为老干部提供无偿、低偿或有偿服务,使老干部的全方位、个性化、特殊性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要重视组织发挥作用。要注重发挥老年社团组织独特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组织广大老干部利用专业特长优势,在经济领域发挥参与和服务作用;利用实践经验优势,在政治领域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利用兴趣爱好优势,在文化领域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利用群众威望优势,在社会领域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利用社会影响优势,在生态文明领域发挥感染和触动作用;利用政治智慧优势,在党建领域发挥监督和促进作用,通过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建六大领域,引导老干部施才展智,确保老年社团组织有“为”又有“位”、有“位”更有“为”。

  汇集社会力量,完善配套举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要利用社会资源、汇集社会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必须完善配套措施,厚植组织、政策、资金和软硬件设施等优势,构建相互协作、共同配合的服务格局。一要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利用各种资源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牵扯到许多方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自觉融入,组织、老干等部门的履职尽责和谋篇布局,所在单位的突出主体和倾心尽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将老干部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及时研究解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配套等重大问题;各级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监督作用,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组织、人社部门要统筹谋划、科学指导,注重组织协调、加强考核评价;老干部工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工作规划,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督促落实;财政、民政、卫生、老龄等成员单位要把老干部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视为分内事,在政策制定、财力支持、社会保障、待遇落实、精神抚慰、活动开展等方面谋求共识、形成合力;文化、体育、共青团等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搭建为老干部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平台;老干部所在单位要义不容辞地把老干部的思想工作做到位、生活待遇抓到位、组织关怀送到位、活动平台建到位,更好地做好服务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老干部工作部门组织实施、有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多方联动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做好新常态下老干部工作的组织保障。二要强化政策扶持,提供有力支撑。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老干部工作的基本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利用政策法规、经济杠杆等调节手段,充分激活沉淀的社会资源服务老干部。要加强政策扶持,打通国有、社会、民间资源互通渠道,制定行业标准,使其服务更贴心、管理更人性、价格更合理。要积极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老干部家庭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服务老干部,形成“部门主导、多元参与”的社会化服务管理体系。要以改善民生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大对公益性社团组织的扶持力度,支持公益慈善组织在安老扶弱、助残养孤、扶危济困等领域实施项目、提供服务。着眼于老干部普遍关心的看病就医、文化学习、体育健身等问题,重点培育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民办非企业单位,形成民办社会事业和公办社会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三要规范投入机制,保障经费落实。经费落实与否,直接影响为老干部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根据目前情况,要建立规范的多元筹资机制,保障社区服务老干部工作的经费,每年可从已有的老干部公用经费、活动经费中切出一部分给社区,用于老干部开展各种学习、特困帮扶、服务管理等活动;对改制、破产和困难企业的老干部以及已移交社区的老干部的服务管理经费,由各级财政部门按规定标准拨付给社区;组织关系在社区的老干部党员所缴纳的党费,按不低于50%的标准留成,移交所在社区党支部统一管理使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标准并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核拨一定办公、活动经费。民政、人社、文化、卫生、体育、残联等部门要主动为社区老干部服务场所提供文化、体育、康复、医疗保健等设施设备,不断完善社区学习、活动场所建设。此外,各单位可对所在社区给予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支持,也可动员辖区内爱心人士为社区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特困帮扶等提供捐赠。四要依靠多方支持,优化日常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在落实各项生活待遇的基础上,给予老干部更多优待。各地政府每月要为符合条件的老干部发放数额不等的服务券,让老干部用服务券支付生活服务费用。卫生部门要在各个医院开辟挂号、看病、拿药“绿色通道”,提供专家预约、全程陪导、定期回访等VIP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老干部医疗保健服务站,建立老干部健康档案,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慢性病的诊疗,对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建立家庭病床,定期上门开展送医送药和健康咨询服务;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组织体检、建立应急救助机制等形式,为老干部提供疾病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养生、紧急救助服务。老干部局要建好用活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党校,联合党校、教育部门做好老干部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关工委、老年体协、老年科协等老年社团开展内容丰富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发挥作用活动,让老干部生活在欢乐、健康的文化养老氛围中。教育部门要积极试行城区民办教育机构创办老年教育教学点,通过合作办学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发挥民办教育机构开办老年教育热门课程的积极性。保险部门要根据有关精神,推出老干部意外伤害保险“即时赔”服务。司法部门要创建老干部法律援助之家,通过实施法律服务、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宣传四大“法律惠老”工程,切实维护老干部的合法权益。民政部门要利用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日间照料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养老服务,解决部分老干部养老后顾之忧。交通部门要实行老干部及其陪护人员免费乘坐公交车,残联部门要为残疾老干部捐赠轮椅,尽量为老干部出行提供方便。组织、民政、财政、老干等部门要采取财政资金支助、民政部门临时救助资金救助、组织部门留存党费补助相结合的办法,不断拓宽帮扶资金渠道,对因经济状况“差”而致困、因自理能力“弱”而致难、因家庭负担“重”而致贫、因遭遇不测“灾”而致穷等类型的特困老干部给予特殊处理、重点关照。便民服务中心、电信公司和老干部局共同开发老干部应急呼叫系统,为老干部提供医疗急救、日常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宣传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开辟老干部工作专版(栏),通过引入新型信息传播技术,让老干部足不出户也能有接受时政资讯、进行政治学习的阵地;要通过新闻媒体机构大力宣传老干部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老干部、支持老干部工作的浓厚氛围。五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准。为老干部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最终要靠组织指导者和服务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各地文明办要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动员辖区党员、团员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大中小学生、社区干部、社区网格员、老干部、热心公益性事业的人士和医务、法律援助等部门工作人员,积极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定期不定期地为老干部开展多种志愿服务。组织、老干等部门要按老干部人数比例聘请社区联络员,并将联络员工资待遇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教育部门要在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办老干部服务专业,逐步提高老干部社会工作者、护理人员等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老干、人社、民政等部门要通过实践锻炼、岗位练兵、业务培训等形式,定期开展老年保健、护理、营养、心理咨询等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解决老干部专业服务人才少、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作者系宜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

  宜城市委老干部局办公室主任)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