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接受专访谈“好人之城”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2-19 14:23 点击量:814 大
中
小
日前,中国文明网发布了11月“中国好人榜”,惠州市龙江派出所副所长潘海苏光荣上榜,成为全市第19位“中国好人”。多年来,潘海苏一边悉心照顾“植物人”状态的患病妻子,一边在一线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被网友称为“最美警察”。
惠州市博物馆内开设“惠州好人馆”,向市民展示好人之城建设成果。来源: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在惠州,类似的好人事迹层出不穷,目前全市入选省级以上“道德模范”和“好人”称号的达50多人。学好人、当好人、做好事、爱好人的社会文明风尚正在形成,惠州可谓“好人之城”。
“好人之城”的城市名片从何而来?记者走访发现,除了民间广泛参与践行,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文明创建,不断擦亮“好人之城”品牌,城市美誉度、发展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
树品牌
好人之城形成人人争当好人风尚
惠州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十几年前,这样的问题在很多外地人心中还是模棱两可,甚至将“惠州”误听为“贵州”。如今,3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惠州已闻名全国,“好人之城”更是深入人心。
单亲妈妈陈小利徒手爬到5楼,托举卡窗的女童,被网友称为“女蜘蛛侠”;“独臂铁人”程木华自强不息、热心助残,解决数百位残疾人的就业;惠州市志愿者救捞队队长赵喜昌多年来风雨无阻,义务救捞,人称“东江活雷锋”……
好人风尚的形成并非偶然。2012年,惠州将建设“好人之城”列入市党代会、市政府工作报告,并逐步形成了面向社会选树好人、大张旗鼓宣传好人、多措并举关爱好人、全面倡导学做好人等一整套建设机制。一个好人带动一群好人,一群好人托起一座文明城。更多的人由旁观者变成践行者,人人争当好人成为市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
促和谐
文明创建常态化凝聚社会正能量
近年来,在“好人之城”的大旗下,惠州的志愿服务、诚信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村镇等文明创建品牌多点开花,文明因子正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公交车上,一位姑娘吐了,怕其他乘客不小心踩到赃物,坐在后排的大姐迅速起身将车厢清理干净;在市区水北市场,昔日脏乱差的“马路市场”经过整治后,变成了秩序良好的“马路超市”;在惠阳第八小学,学生放学举着班牌形成“千人路队”,践行“我排队、我礼让、我快乐”的校园礼教……
惠州市党代会报告评价道:“过去5年,惠州坚持抓创建促和谐,文明惠州被广泛认同。”多年来,惠州坚持“天天都是创建日,人人都是创建者”,在落实、落细、落小上下功夫,文明创建步入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今年又重点实施文明素养提升工程等七大提升工程,进一步深化文明创建,向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五连冠”发起冲刺。
谋发展
物质精神“两手抓”锻造城市软实力
“本地人,外地人,来到惠州工作就是一家人”,这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道出了惠州包容开放的城市特质。仲恺高新区外来工志愿服务总队队长李金海说,选择定居惠州不仅因为这里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因为这座城市良好的生态、人文环境,让他有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
这些年,惠州坚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把文明创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同考核,政务、法治、市场、人文、文化、生活、社会和生态等八大环境得到持续优化,城市软实力、美誉度、人居吸引力大幅提升。
惠州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惠州提出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而“绿色化”既是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方式,也是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归根到底在于人,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好人示范作用,凝聚人的精气神,为惠州绿色跨越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访谈
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好人之城”让绿色化 现代山水城市更具魅力
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经济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惠州不断深化文明创建,大力打造“好人之城”,让“好风气”就像“好空气”一样长留惠州。这样,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就既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也有良好的人文生态,更具实力、更有魅力。
南方日报:我们发现,过去5年,惠州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份成绩单都非常亮眼。你觉得,“好人之城”乃至文明创建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陈奕威:近年来,惠州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重要内容,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大力打造“好人之城”。全市现有“中国好人”19人、“广东好人”32人、“惠州好人”386人。这些获评“好人”只是惠州市民的优秀代表,客观地说,惠州远不止这些“好人”,更多的市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自觉彰显惠州“崇文厚德、包容四海、敬业乐群”的城市精神,学“好人”、做“好人”,演绎人间大爱。
“好人”云集的惠州,市民素质不断提升,城市形象不断美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既助推我市高水平夺取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也推动惠州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让惠州既添魅力又增实力。
南方日报:近年来,惠州“好人之城”品牌不断擦亮,惠州有哪些值得学习推广的宝贵经验?
陈奕威:惠州建设“好人之城”的过程中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重心下移、广评深学,建立了一套涵盖选树“好人”、学做“好人”、关爱“好人”的长效机制,让“好人”可见可亲、可信可学,让“好风气”就像“好空气”一样,长留永驻,无处不在。
选树好“好人”。依托全市文明单位示范点、社区志愿服务站、记者工作站和各类群众组织形成的一张大网,面向全社会特别是基层一线海选“好人”。来源于基层的大量“好人”,融入到百姓生活之中,使“好人”更具亲和力、感召力。
宣传好“好人”。整合各类媒体力量,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行全方位宣传,做到报纸有文字、电台有声音、电视有影像、网络有“点赞”,还组织市“道德模范”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巡回宣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人崇善尚德。
关爱好“好人”。让“好人”有好报,是“好人之城”应有之义。惠州多措并举,设立关爱“好人”基金,出台志愿者激励办法,制定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实施办法,给予“好人”物质、精神双重奖励和帮助,切实解除“好人”的后顾之忧。
南方日报: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其中提到要进一步提升“好人之城”影响力,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陈奕威:惠州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惠州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建设“好人之城”是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重要内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类“好人”本身就是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中坚骨干和先进典型,同时也应该是践行绿色理念、传播现代文化、保护惠州山水的引领者、先行者。惠州将深入推进“好人之城”建设,继续深化文明创建,不断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好人现象”变为“好人效应”,为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再增动力、再添魅力。(南方日报记者 徐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