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不顺折射制度缺失和观念陈旧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0-31 12:02 点击量:620 大
中
小
信访不顺折射制度缺失和观念陈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首次对信访工作各责任主体的责任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厘清了许多实践中理解不一、难以界定或把握不准的问题。信访不顺畅的现象在不少地方仍然存在。(10月27日 人民日报)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人民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问题、提出意见,也寄托着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期望。信访量是一个地方是否依法行政、依规用权的风向标。
然而,毋庸讳言,各地的信访情况不容乐观,信访渠道不顺畅的现象在不少地方仍然存在。确有一些进京上访、赴省会城市越级上访和长年反复上访的群众,起初还向当地的基层信访部门反映过问题、提出过诉求,可要么吃了“闭门羹”,要么遭遇“踢皮球”,导致大量矛盾没能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被化解,小问题被拖成了大问题。
自依法逐级走访办法实施以来,我国群众信访越级上访量持续下降,从县到中央的“金字塔”形走访结构已基本形成。加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首次对信访工作各责任主体的责任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厘清了许多实践中理解不一、难以界定或把握不准的问题。
各地的信访往往与当地政府的“维稳”捆绑在了一起,加之涉法涉诉信访层出不穷,地方解决能力有限,又特别是一些信访缠访、闹访也占用了大量资源,导致大量信访问题没有解决在萌芽状态,小问题被拖成大问题,本级解决不了,就反复上访、越级上访,甚至进京上访,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不找“上面”就不能解决问题的错误认识,甚至产生“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心态和不良现象。总而言之,信访不顺畅折射出观念陈旧和制度缺失。
转变观念,切实履职尽责,打造“责任信访”。认清当前信访严峻形势,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构建好“有权必有责、权责相一致”的责任体系,形成基层属地抓、责任单位办、信访部门督的工作合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关心的信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对于推诿扯皮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部门要严肃追究责任,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打造“法治信访”。
完善机制,厘清信访责任,打造“阳光信访”。政府工作部门要健全信访机制,补齐“制度”短板,分类处理信访投诉;强化源头治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畅通信访渠道,加强对网上信访的监管。
笔者以为,制度的建立,关键在于落实。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才是信访工作的根本目的。只有完善制度,转变观念,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把信访工作做实做细,让群众满意、让社会和谐,让群众“信访”变为群众“信任”。(文/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