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磊:互联网无法替代创意本身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19 13:39 点击量:5111 大
中
小
IP竞争就是人才竞争
IP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译过来为“知识产权”的意思,然而在中国的语境里,这个含义会更为丰富。对于华谊来说,我们更愿意把其理解为“具有创造力的人”,这是更为深层的理解,即华谊认为,创作者才是所有IP的源头,也是娱乐产业的核心资源。
娱乐产业的发展中有三种关键的角色,即创造者、连接者和价值增值者。
创造者是创意的来源,他们解决从0到1、从无到有的问题;连接者,是将娱乐产品的各种形态和消费者的各种需求连接到人或者企业;而价值增值者,应该成为跨界资源的整合者,将娱乐产品的某些元素和属性运用到各自的领域进行发酵、融合,以谋求更大的商业价值。
当下大家关注的焦点是,科技如何导致娱乐产业 的革命。前几天流传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某一个论坛上,提出一种说法是“去编剧化”。亦即说利用移动互联网,亦或是发明一种编剧机器人,10~20分钟就可以产生一集电视剧本。但我认为,这个想法下所产生剧本,一定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技术能提高的是感官的体验,却无法替代感情的共鸣。无论移动互联网怎么发展,创意的生产模式都无法改变,娱乐产业对于创造力的依赖也是永久的。
所以华谊兄弟回到原点,在整合创意方面,我们从来不遗余力。例如近期收购以李晨、冯绍峰、杨颖等年轻人为代表的影视公司,即是看中当红明星对于IP的转化能力和复制能力。而收购冯小刚导演的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也是看重其经过多年创作,对市场的积累和丰富的经验智慧。这些智慧和经验,对于年轻导演的培养,以及进一步完善人才梯队是无价之宝。
归根结底,娱乐产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华谊兄弟所有布局的核心,就是通过掌握核心人才,构成强大的驱动引擎,为华谊兄弟持续注入创造力、技术创新能量,以及对于终端消费的号召力。
当然,华谊一直在上述三个角色中都有相关的布局。“增值者”对于华谊来说,是一个新兴的角色,在华谊的整体布局中,是最晚着手开始的。2014年华谊收获了阿里、平安、腾讯三大股东。以平安为例,2015年平安银行和华谊兄弟共同发起了平安文旅荟,把所有希望进入文旅行业的优质资源整合为一个平台。而阿里和腾讯各自拥有数以亿计的庞大用户群,也拥有种类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强大的资源整合平台。对于娱乐产业来说,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价值增值者”。
而在另一个角色的打造上,即“连接者”角色,华谊兄弟将其分为移动游戏、技术升级、粉丝社群、营销服务等几部分。华谊算是影视娱乐行业内最早涉足游戏领域的公司之一:从2010年入股掌讯科技,到上个月末华谊入股了国内移动电子行业的公司“英雄互娱”,华谊构建了从游戏开发到电子竞技的完整内容。
坚持多元化全产业链发展
未来的十年,中国娱乐产业将会形成三种不同类型的公司。一种是专注于某一领域,具有鲜明的特征和生命力。另一种是平台型公司,把各种素材和服务组成娱乐产品,这个市场虽然广阔,但是资源有限,所以可能不会超过5家。
还有一种是生产型公司,每种生产型公司都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独立、持续的生态系统,拥有产业链几乎所有必备的重要功能,也就是一个完整的小型娱乐产业链。因此这样的公司会有更多的链接口,具有更大的合作包容性和更高的外部资源整合能力。生产型公司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赋予能量,不仅能实现某种创意在体系内的培育、成熟、转换,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娱乐资源的充分运用,为自身体系以外的其他主体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增值能力。这种体量的公司,可能只有2~3家。
华谊兄弟正力图成为这样的生产型公司。娱乐产业里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垄断所有的创造者以及拥有所有的IP。但是可预期的是,在未来,无论是企业或者个人,期望将自己的电影转化成主题公园,或者想把一个小说改编成电影、电视、舞台剧,或者哪怕只是想把仅有的灵光一闪但是很难实现的创意实现出来,华谊都将是一个最好的合作伙伴。因为华谊了解整个过程中所有的关键节点,并且可以提供包括资金和技术在内的所有支持。
为此,华谊接下来的发展重点会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着力打造华谊生态圈的社群号召力,让消费群体变得鲜活以及更有力量,成为娱乐行业发展的真正动力。进一步加强IP的增值和转化能力,打通从创造者到链接者,再到价值增值者各个环节,加快链接速度和效率,让IP转化的能力彰显出来,这也是我们核心竞争力的所在。
另外,不断的关注和参与到新技术的应用中来,参与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大爆发。借助科技的提高,提升消费的产品体验。华谊合作了包括GDC这样的影院放映系统的解决方案商,以及暴风魔镜这样的VR技术公司。
最后也是更重要的,在完善自身的同时,向行业输出上述三种角色的能力,使得无论是创造者、连接者,或者是价值增值者,都能够借助华谊兄弟的生态系统,将自身优质的创意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