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对当代反腐倡廉建设的价值
文章来源:王建波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24 11:16 点击量:609 大
中
小
浅析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对当代反腐倡廉建设的价值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灿烂瑰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经过世事的洗涤,去糟存精,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是当今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廉”在古汉语中是指堂屋的侧面,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曾以“堂之侧边曰廉,故从广”来解释“廉”一字, 因“堂之侧边”的有平直、方正等特点,因而“廉”引申为正直、方正、干净、节俭等道德含义;从古至今,“廉”作为人们对待财利的一种正确态度,其基本要义是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
廉洁文化的雏形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为民父母的原始公仆意识,听取民众,戒言律己。尧曾有过有“尧戒”:“战战栗栗,日慎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址”。认为继承人必须有极好的德行,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惧畏惧和艰难,可以说上述是中国廉政文化的最初萌芽。廉政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并构建了一定的政治结构为前提的。商朝提出重民用德,不用贪财聚货的人;周朝倡导勤政廉政,并采取了保民、任贤和勤政等措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廉政文化“百花争艳”的时代。管仲的“以民为本”论;孔子的“为政者要自身廉洁”论;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都要求要讲民放在首要位置。但要说最愚现代廉政学说相近还要数法家的廉政学说。法家韩非的:“所谓廉者,必生死命也,轻恬资财也。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心不偏党也。”《韩非子·解老》。管子的“欲民之有廉,则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管子·权修》都是主张从制度上加强监督,用制度约束权力,防止腐败,也主张从道德的层面进行思想教育。法家的廉政文化思想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仅春秋战国之际列国的廉政制度、廉政教育乃至官吏的廉政行为的深层次价值观念,而且整个封建时代的廉政文化乃至现代廉政建设也都无法回避法家所奠定的基础。
纵观我国古代的传统廉政文化,从仁义廉耻的从政道德到节俭重民的优秀品德,从举贤任能的用人之道到克己奉公的修身之志,从公正无私的执法态度到心忧天下的鸿鹄之志,我们不难看出其深刻内涵和重要影响。从廉政制度文化层面来看,古代廉政文化中重视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的思想和多层次监察的廉政意识,官吏选拔中德才并重原则,通过的考核的方法来防止腐败,对我们今天也还有启发甚至具体问题上的借鉴意义。从廉政思想文化层面来看,自身修养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至今仍是激励人们树立高尚情操的思想基础。他们对廉政、勤政方式方法的理论探索与思考,对腐败所造成国破家亡危害性的深刻剖析,仍对我们有着借鉴和警示的意义。从廉政社会文化层面来看,人民群众对清官、勤政者的颂扬和对贪官、碌碌无为者的鄙视,至今也还是我们社会大众所认可的评价廉政与否的基本文化价值观之一。人民群众创造的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反腐倡廉的艺术表达形式,也值得我们学习。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作为弥足珍贵的思想和文化资源,仍是当今廉政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持,对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和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廉政文化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在论及如何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同时,也大多注意到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传统的历史意义及其现代启示。中国古代廉政已经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一个部分,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后世的一笔珍贵历史遗产。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发掘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现代意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廉政文化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对于我们继承中国古代优秀廉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王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