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李保国,做合格党员你还差多远?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贵州省罗甸县委组织部 王定兰 发布时间:2016-06-14 22:04 点击量:529 大
中
小
对比李保国,做合格党员你还差多远?
一个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却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在58岁这个众人选择退居二线的年龄,依然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一心扑在工作上。常年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与世长辞。他就是河北农业大学的李保国教授,2016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将他称之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他为鉴,向他学习。(6月12日新华社)
如今,全党上下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于“学什么”我们都有比较明确的概念,但就“如何做”却相对模糊,毕竟合格党员的标准不是那么容易量化。而李保国就如同一面镜子,他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应该怎么做。
扎根基层,奋发作为。1981年,23岁的李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作为农家子弟出身的他算是完成了鲤鱼跃龙门的完美转变。但他却立即响应学校号召走进太行山,投身到小流域立体开发项目中,过起“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啃干粮”的艰苦生活。但他从不抱怨,为采集数据每天起早贪黑忙得团团转。反观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多少人“谈农村色变”,嫌农村苦、累,认为在农村基层很难有作为,很难有出头之日,因而不愿下基层。有的即便走入基层,也只把基层当跳板,天天谋划如何进城、如何“往上走”,不愿在基层安心工作。然而李保国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学子在历经基层磨炼后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收获成功,不断成长成为国内科研界新星。他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农村依然可以大有作为,如果当初他选择了安逸的大学校园生活,就不会有今天的成果。
苦干实干,永不放弃。在邢台县前南峪村,因山地土层薄,不涵水,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是典型的“旱、薄、蚀、穷、低”麻岩区,要在这里开发林业项目简直难如登天。但李保国没有放弃,提出用爆破整地的方法开沟聚土截流。爆破缺少炸药,他便自己研制,放炮有危险,他便自己先上。经过不懈努力,太行山140万亩荒山因此披上了绿装,前南裕村8000亩的荒山秃岭变成“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森林覆盖率90.7%,植被覆盖率94.6%。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李保国他们因缺少物资资金支持而放弃试验,哪还有如今的“太行绿洲”?哪里还有10万亩苹果生产基地、百里核桃产业带、万亩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很多时候虽然我们知道要完成任务可以有很多办法,但是往往因为存在畏难情绪而不敢或不愿去触碰,以致很多美好的期望总会沦为泡影。群众得不到实惠,即便我们付出了努力也不会买账,干部没有成就感,工作激情也就悄然消退。
心系群众,无私奉献。作为科研人员,李保国在醉心技术研发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搞科研的初衷:让太行山上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在成功造林的基础上,开始研发经济林。为培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经济林品种,他不眠不休进行嫁接试验,就是爱人生病住院也不曾离开。他坚守“脱贫为科研出题,科研为脱贫解难。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的人生格言,主动把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责任扛在肩上。这个全国知名的山区治理专家、经济林专家、大牌教授因此将自己变身为一个普通农技服务站的技术员,奔忙在技术推广第一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常言道“吃百姓饭,穿百姓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我们从群众中来,只有心系群众、依靠群众、一心为群众谋发展,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贵州省罗甸县委组织部 王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