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摸清贫困家底“四驱三强”做好扶贫开发大文章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平邑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宋汉卿 王树民 发布时间:2016-04-21 18:02 点击量:815 大
中
小
平邑县摸清贫困家底“四驱三强”做好扶贫开发大文章
进入新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整体决策部署,不断加快减贫脱贫步伐。平邑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瞄准“六个精准”总体要求,完成建档立卡2.6万个名贫困户,制定了4.1万人的脱贫目标;以15个镇(街、开发区),4个贫困镇,89个省定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主攻对象,按照“一区十二点”空间布局(以全县唐村水库周边3个镇、22个市定库区村为生态休闲农业连片扶贫开发示范区,其他12个镇、街、开发区为特色产业基地扶贫开发示范点)整体推进、精准施策,力争两年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库区村拔“穷根”摘“穷帽”,基本实现“五通十有”目标;到2018年底全部兜底脱贫。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住房、基本医疗有保障),让农村贫困人口同全县人民同步踏入小康社会。
为切实把以上目标落到实处,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平邑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坚持把项目规划、项目立项与县域经济及社会发展高度融合,突出重点,选取生产、生活、生存条件最差,群众呼声最高,农民增收最迫切,产业发展最需要的贫困地区,集中实施项目,“四轮驱动”、“三个强化”,做好扶贫开发大文章,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围绕特色产业扶贫,发挥龙头辐射带动作用
平邑县果品罐头、金银花特色产业明显,平邑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积极引导全县43家龙头企业(其中省级5家,市级38家),立足于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优势和丰富的农产品优势,坚持基地化、品牌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通过建立基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品牌等方式,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开拓市场,协会、合作社为纽带,带动贫困农户参与经营的产业化运营模式,走出了产销一条龙的产业化之路,形成了良性互动、企业与贫困农户双赢的可喜局面。平邑县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或“公司+基地+贫困农户”的模式带动贫困农民增收。企业通过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利益联结,加大对贫困农户的技术支持、生产资料供给等方式帮助懂技术、有能力的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为全县农产品事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农业增效、贫困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大动力;为不断发展壮大林果种植产业,平邑县重点打造浚河源头果品种植基地建设。为此,平邑县把项目区定位在武台镇和保太镇实施,着力解决了项目区交通运输难、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不高的状况。项目实施后,道路硬化变畅通了,农业机械开到了田间地头,果农们的生产成本下降了,经济效率显著提高,仅武台镇项目区增加黄桃、葡萄等果品市场经济效益1000万元,实现了与“中国罐头第一镇”——地方镇的康发、奇伟、蒙水罐头企业全面对接良性互动,带动当地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多元。
围绕贫困群众迫切需求,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平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镇,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特别是贫困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极差,生产道路少且损毁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迫切希望修建生产路、水利灌溉设施,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增加群众的收入。为改善这一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基础设设施,促进传统农业向设施高效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平邑县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持革命老区项目落地在温水镇,重点打造浚河左岸高效农业基地建设。目前该项目总投资872万元,其中:中央专项彩票资金800万元,县财政配套42.55万元,镇村自筹29.78万元。项目覆盖5个行政村,其中:省定贫困村4个,总户数3073户,1097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663户,贫困人口3617人。项目完成后,对发展该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挥金融杠杆“推手”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向扶贫项目聚集
平邑县以政府投入做引导,充分发挥金融在扶贫攻坚中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以政府投入做引导,支持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提高贫困户政策性扶贫贷款收益覆盖面,让贫困户和授信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逐步富。2016年各级财政预算1500万元用于风险金和贴息,放大贷款额度1.5亿元,受益贫困村100个、贫困人口1万人,实现贫困人口增收3000万元,2017年完成剩余贫困村、贫困人口受益脱贫。2018年巩固提高,实现全部脱贫。首先是县内商业银行开发设立“富民农户小额贷”、“富民生产贷”、“富民发展贷”等金融产品,订制系列产品“套餐”,明确办理流程、时限,设立扶贫贷款专柜,提供最便捷的服务。此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吸纳建卡贫困户,带动其发展致富产业的,按照每带动一户,最高授信5万元,纳入财政贴息;对建卡贫困户农村住房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和特色农业保险实行财政第二次补贴。
发挥文化扶贫扶智作用,先富脑袋再富口袋
平邑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计划2016年在文化精品扶贫方面将实现其中30个村脱贫,50%的贫困村初步解决无文化设施、无文化活动、无文化人才的情况。2017年全部省定贫困村建有一定规模的室内外文化设施,有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器材,有1支民间演出队或广场舞队,有1处农家书屋,建成1处农村文体广场。到2017年底贫困村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人才队伍等基本达到全县行政村平均水平。首先是支持贫困村文化场地建设。2016年,投资200万元,全县50%的省定贫困村建有综合文化活动室,其中,重点支持中心贫困村建设。2017年,重点支持40个省定贫困村建设或提升、改造综合文化活动室,省定贫困村基本实现综合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其次是实施应急广播“村村响”、地面卫星电视覆盖工程。2017年,实现50%的贫困村建有应急广播“村村响”。2018年,全部贫困村完成地面卫星电视覆盖,实现应急广播“村村响”;第三是推进特困户文化服务收费减免。对特困户有线数字电视收费减免。对有电视机的贫困户免费增加有线电视节目频道;对无经济来源购买电视接收设备的贫困户,免费提供接收设备,解决贫困地区电视信号接收盲点问题;此外是开展扶志扶智文艺创作。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精准扶贫、文化扶志”的主题思想文艺创作,利用两年时间,在全县89个重点贫困村和22个库区村巡演一次。
“三个加强”确保扶贫开发项目落到实处
为切实把有限资金好钢用到“刀刃”上,平邑县通过强化资金管理、强化工程管理、强化后期管理“三个强化”确保扶贫开发项目落到实处。首先是强化资金管理,确保安全运行。第一是建立健全项目资金审批制、报账制、责任追究制。项目资金专帐管理,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关规定实行报账制,要求项目镇定期公示项目资金运行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完成项目审核后,向项目单位拨付30%的预付资金,工程验收合格后拨付工程总造价的90%,剩余10%作为质量保证金,待一年责任期满,经复验合格后付清。第二是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介入,全程监督。从项目招投标、组织实施全程参与,实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行和项目顺利实施;其次是强化工程管理,保障实施效果。在项目管理上,积极推选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合同管理制。项目镇作为独立法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原则组织实施。项目实施前,签订施工承包合同、廉政合同、安全生产合同,严格按照规划方案和技术标准规范施工。项目建设中,紧紧抓住质量不放松,不定期对项目施工情况进行检查,定期组织召开由镇政府、施工单位、监理、中介机构参加的管理培训会、调度会、工地例会等,以会代训,对项目实施有关问题进行具体指导,确保项目建设有组织有制度。监理人员尽职尽责,全天候全程监督,中介结构全程跟踪审计。最后是强化后期管理,确保项目持续。项目竣工后本着“谁使用谁管理,保证发挥长效”的原则,由镇、村办理竣工工程移交手续,签订工程管护责任书。项目村成立管护机构,落实管护责任,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探索尝试不同的管理模式,例如可以利用路肩护坡种植一些经济树木或经济作物,以此收入来弥补工程后期管理经费短缺问题,建立“以路养路”的长效机制,确保工程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以有效的管理来保持建设项目的设施完整,不断发挥其效益。
今后五年,平邑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将紧密围绕中央十三五规划精准扶贫奔小康总目标和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总体思路,在精心谋划脱贫攻坚的同时,扎实推进各项扶贫项目的组织实施,让项目最大程度发挥出应有的效能,让广大群众更切身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确保到2020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给全县人民交一份合格满意的答卷。(平邑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宋汉卿 王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