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8:36:42

警惕“实改虚”现象的背后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贵州省遵义县委组织部 陈国宽    发布时间:2016-04-21 10:47    点击量:632    

  警惕“实改虚”现象的背后

  一个县一年有10位局长、副局长提出改任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等虚职岗位;发改局长、财政局长等实权人物也申请“实改虚”……近日,《半月谈》记者在多个县调研了解到,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部分干部盼望从风险和压力大的实职改任清闲但待遇不少的虚职。

  所谓“实改虚”,是指领导干部由于某种原因主动辞去领导干部职务,甘愿改任无实权的虚职。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何“实改虚”这一有悖正常规律的现象在某些地方、某些单位、某些干部那儿会频发?一方面,“八项规定”之后,随着各项机制的逐步完善,公权力徇私空间被挤压,为官从政的潜规则少了、明制度多了,权与钱的灰色地带少了、用权用钱更阳光了,一些干部离开了非常规的“激励”手段,心态上发生了新变化,思想上存在在岗不能弄权不如离开享清闲,与其干事冒风险不如腾地卸重担,处处受制约却无油水不如闲职要待遇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反腐大旗,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些“问题”领导干部怕以前的违法违纪勾当被发现,试图选择由实变虚“安全着陆”;其三,领导干部盼望“实改虚”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地方对“虚职”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让干部看到“虚职”除了权力区别,在其他方面“含金量”一点也不低,该拿的钱照拿,要干的事却不多,导致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不想担当、不愿作为。

  诚然,“实改虚”也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体现了干部队伍的“自我净化”。一些领导干部既然自知能力不强,作风也不过硬,那让其“靠边站”,是对岗位的负责,这也体现了干部“能上能下”出口的畅通。相比较而言,一些官员无心无力,还让他们霸着位置,这反而是一个问题。如何杜绝非正常“实改虚”现象的蔓延和发生?首先,要强化领导干部宗旨意识,破除“虚职就是钱照拿事不做”的迷思,让领导干部明白无论担任何种职务、无论职务大小,都必须忠于职守、敬业奉献、奋发有为,切实做到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并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激励机制,要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不断激励干部在工作中自我加压,增强危机感,切实提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其次,严格按照《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要求,通过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逐步从制度上、习惯上、风气上做到能上能下,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风气正者上、风气歪者下,思想纯洁者上、思想杂乱者下,理想坚定者上、理想摇摆者下;同时,对那些思想状况和工作状态有变化的干部,不一棍子打死,注重教育引导。第三,强化干部离任审计,不管实职领导干部正常离任还是通过“实改虚”的方式离任都要从严审计,不让别有用心者在“吃饱捞足”后借“实改虚”之名行“金蝉脱壳”之实,切实让领导干部从思想上筑牢防腐拒变的堤坝,充分认识和明白,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别有任何非分之想。

  总之,在新常态下,必须切实扎紧制度的笼子,让“实改虚”回归正常,从而避免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贵州省遵义县委组织部 陈国宽)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