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12:15:16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教育频道 > 新闻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报告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5-10 20:30    点击量:547    

  为督促各地切实做好各项开学准备工作,确保“两会”期间教育系统稳定和学校师生安全,2月14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出通知,在全国组织开展2017年春季开学专项督导检查工作。2月27日至3月3日,在各地自查抽查基础上,采取教育部党组成员带队重点督查和部分 省份教育公安部门联合交叉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春季开学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督导。本次督导以开学条件保障和学校安全工作为督导重点,突出对学生资助政策、农村小规模学校经费保障、校车安全、学生欺凌与暴力、高校安全与稳定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与校园安全管理难点的解决及部署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导范围涵盖普通高校、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不同学段学校。有关情况如下:

  一、开学工作情况

  各地各校高度重视春季开学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工作要求,部署及时,措施有力,重点突出,教职员工及时到岗,学生按时返校。总体上看,开学条件保障充分,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开学工作平稳有序,教育教学秩序良好。

  (一)周密部署,全面落实条件保障。一是开学工作早谋划。各地普遍在开学前夕进行专门部署,对开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师生按时返岗返校。北京、内蒙古、上海、四川、新疆、兵团在寒假前夕即对大中小学春季开学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要求各校提早完成新学期各项开学准备工作。福建、江西、湖北、海南、贵州、陕西、青海将控辍保学工作作为春季开学首要大事,采取年前布置、开学动员、入户走访等措施,确保每个困难群体学生都能按时返校。河北、福建、山东、四川、云南、西藏各高校认真做好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对重点对象实施跟踪关注,对心理危机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二是开学条件早保障。各地充分利用假期对校园校舍、教学设备、运动设施、生活设施等全面进行检查、维修、改造、更新,实验实习实训配置到位,后勤保障工作扎实有效,教材教辅管理严格规范,为新学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福建三明市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幸福成长工程”,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三房五室”,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条件。贵州按照十个“到位”(环境、教室、教师、课程、教材、膳食、学生、收费、安全、宣传沟通)开展后勤保障工作,提前做好教材、饮食、住宿、用水、用电等后勤保障工作和网络设施、多媒体设备、计算机中心机房、校园广播系统等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四川成都市天府新区积极推动院校地协同创新,超前进行教育规划,确保学校条件保障的高标准、高起点。安徽制定《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实施意见》和《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实施细则》,明确教材教辅选用依据、原则和程序。云南建立教育事业报表统计学生人数、实际发行数量、实际在校生人数三方数字核查机制和验收清退机制,确保教材教辅征订规范有序。三是经费保障早落实。各地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全面建立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高职、中职生均拨款制度,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实施精准资助。山东对农村超过100人不足2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200人核定公用经费,将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范围由在校寄宿生的15%扩大到30%。广西出台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政策,制定《广西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偿暂行办法》,使更多学生享受到政策优惠。贵州在全省66个贫困县启动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农村学前儿童84万人。对高中到本科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在享受国家助学金基础上,增加扶贫专项助学金、免学费、免(补助)教科书费、免(补助)住宿费。广西和贵州还分别开展了精准扶贫教育资助工作专项督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陕西在全省107个县(区)全部成立了学生资助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县级学生资助中心全覆盖。四是开学教育早实施。各地以开学为契机,以升旗仪式、开学典礼、班团队会等为载体,围绕“三爱”、“三节”、法治、安全教育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认真上好开学第一课。北京通过制作动画短片、创编童谣、自导自演戏剧等方式,生动形象地诠释《中小学生守则(2016 年修订)》。上海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结合春节、元宵节等节日开展吟“经典”学“民俗”传“美德”等开学主题日活动,引导学生走近民族风俗,传承民族文化。海南各高校通过微信平台推送信息、组织讨论会、征文活动等,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疆、兵团扎实推进“去极端化”教育工作,有效抵御了宗教对学校的渗透和影响。

  (二)履职尽责,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一是抓制度建设,提升安全防控能力。各地各校把制度建设作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全方位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建设。辽宁省公安厅、综治办、教育厅成立了省校园安全保卫领导小组,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定期分析研判校园及周边治安形势,定期检查评估安全防范效果,有针对性地研究防范对策。河北制定《学校治安安全工作标准》,对学校治安防范工作,包括保安着装、持械、安保器械摆放、校园(门)巡逻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海南出台《学校安全稳定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文件,推动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山东青岛建立了教育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实现集视频监控、实时报警、行政值班、视频会议于一体的学校安全管理体系。云南昆明出台《学校安全条例》,健全法规制度,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二是抓隐患排查,消除校园安全风险。各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制度标准,加大督查力度,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对校园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整改。河北建立“学校安全隐患管理系统平台”,用信息化手段管控全省所有学校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实现隐患排查常态化管理。吉林制定《全省教育系统事故隐患自查标准》和《校园安全工作大检查、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重点内容》,为各级各类学校自查、排查、复查、检查和督导工作提供更有力抓手。上海支持校方责任险公司组织社会第三方专业力量对校园开展风险勘查,做到每校有勘查问卷、每区有现场勘查汇总报告、每年向上海市教委提供一年勘查工作总结和全面分析,有力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危险源,促进学校风险防范水平的提高。重庆编辑报送“渝教舆情﹒每日快报”193期,加强网络安全和舆情引导。青海开展全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专项检查,督促各高校制定《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西藏将反恐工作列入综治考评和“平安高校”建设重要内容,确保高校安全稳定。三是抓综合治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各地各校以“平安校园”建设和“护校安园”行动为抓手,切实解决影响学校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广西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联合安监、公安、工商、文化、交通、卫生等部门,对校园周边开展综合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推进。福建开展学校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和“平安校园”等级创建,学校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率达100%,“平安校园”等级创建率达91.8%。湖北开展春季开学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建立学校安全预警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新疆持续加强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初步构建起政府、安监、教育、学校线状和政府、安监、社区(街道)块状管理结构,构成了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四是抓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护意识。各地各校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帮助广大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养成安全习惯。四川将安全教育知识纳入中考考试内容。黑龙江将安全教育列为高校一年级学生必修课。山东普遍开展“1530”安全警示教育,即“每天放学前1分钟、周末放学前5分钟、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面向师生和家长集中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和安全常识。河北认真落实“每天一分钟,每周一集中,每月一主题”的安全教育制度,组织开学安全教育周活动和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宁夏结合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确保安全教育系统、科学、准确。海南将国家安全教育植入大学教育,探索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模式,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国家安全教育网络。

  (三)强化分类施策,做好重点领域防控。各地各校认真梳理学校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分类施策,精准施治,努力做好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一是加强防溺水工作。各地各校将防溺水工作作为学校安全工作重点,加强多部门协同联动,完善工作举措,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降低溺水事故发生率。河北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乡村两级为主”的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机制,开展学校、家庭、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多种形式的预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有效遏制了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江西印发《全省中小学校预防学生溺水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开展为期200天的专项行动。并进行专项督导,取得明显成效。海南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防范中小学生溺水工作机制的通知》,建立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综治办、省水务厅、团省委等16个单位及各市县政府组成的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并开展“学游泳•防溺水”知识竞赛暨海南省第二届中学生游泳邀请赛,宣传游泳安全知识,增强学生水上安全意识。二是强化上下学交通安全治理工作。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积极开展校车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校车安全监管,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江苏在开学期间对存在校车安全问题的重点地区、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督查,指导各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湖南推行“奖补资金”五要素分配法,将县本级校车资金投入作为省级奖补的重要因素,督促和引导各地设立专项奖励经费,保障校车安全运行。广东对校车逐一归档登记,实行户籍化管理,为所有校车安装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并建立校车交通违法定期通报机制,确保有效监管。陕西建立“政府主导、财政补贴、挂牌运营、规范管理”和“县管校用、公司化运营、专门机构管理”的校车安全管理机制。甘肃张掖市实行定人、定车、定座位、定检、定线路、定时间的“六定”管理模式,与司机、照管人员、学生“三签字”,实现学生接送无缝对接。三是强化学生欺凌与暴力治理工作。各地各校高度重视学生欺凌与暴力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健全防范机制,加强法治教育,强化舆论宣传,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有效防止学生欺凌与暴力行为发生。山西建立完善留守儿童、问题学生关爱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家校共育,切实消除校园欺凌和暴力伤害各类隐患。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制定《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办法》《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制度,建立了从主动防范到快速反应处理的工作机制,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重庆充分利用报纸、微信、校园广播等宣传窗口,制作展板731块,发放宣传资料30余万份、短信微信100余万条,广泛开展反校园欺凌宣传教育。上海举办校园欺凌行为预防与处理研讨会,通过对本市专门学校校园欺凌行为治理个案的分析研判,明确治理策略,达成社会共识,为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四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各地各校将消防安全纳入到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责任制,配齐配足消防设施设备,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置演练,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福建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伴我成长”三年专项行动,排查整治消防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完善消防工作制度。广西积极开展“上一节消防课、开展一次逃生疏散演练、参观一次消防队站或科普教育基地、完成一次暑期家庭作业”为内容的“四个一”活动和消防知识活动,强化校园消防安全防控。江西把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列为市县政府教育发展指数和综治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指导各地各校认真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责任制,严防校园火灾事故。五是重视食品与饮水安全。各地各校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密切配合,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加大食品和饮水安全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学生食品与饮水安全。内蒙古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学校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的通知》,指导各地各校大力加强食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学生食品和饮水安全。江苏苏州对学校和配送公司进行双向督查,加强“定点配送”学校放心餐工程监督考核制度和常态化检查机制,全过程做好食品安全监管。浙江启动“2017年校园卫生健康行动”,就17个校园卫生健康项目开展监督检查或卫生监测,学校饮食与卫生安全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江西建立学校食品与饮水安全联防协作工作机制,制定《江西省学校食品与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职责分工,形成监管合力,推动规范管理。四川成都天府新区建立了可追溯机制,严把学校食堂食物进口关,扎实做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督导情况看,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春季开学工作平稳有序,新学期各项工作开局良好。但一些地区和学校在开学条件保障、学校安全、基本办学条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开学保障工作仍须加强。少数地区学校校园环境不够整洁,教学设施设备老化,后勤保障还有欠缺,部分破损设施设备未能及时维修,影响师生正常使用。一些地区学生资助政策虽然做到了“应助尽助”,但是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群众知晓率有待提高。部分地区农村学校仍存在辍学现象,县级中职学校存在一定程度的学生流失现象,控辍保学工作任务依然繁重。个别地方学校仍存在变相违规补课和违规收取教辅材料费等现象。

  (二)学校安全工作仍有不足。一些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民办学校“三防”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学校安防设施配备不全或不符合规范要求,校园重点部位安装的视频监控视频模糊,安保人员年龄偏大,待遇偏低,数量不足,且安全意识不强,专业素质不高。一些地方学校门前占道经营现象和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警示标志、减震带、一键报警等设施设备不健全,上学、放学时间段 “护学岗”、“高峰勤务”落实不到位。个别地区仍存在私自搭乘农用车、非法营运车辆上下学和校车准驾不符、超载等现象。部分地区学校(幼儿园)食堂操作间卫生欠佳,食物加工操作和食品留样不规范,生熟储藏不分隔,食品购买渠道台账记录不完整等。个别地区学校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未得到完全落实。一些地区学校安全教育针对性有待提升,应急演练实效性有待加强。

  (三)基本办学条件仍有短板。部分地区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布局、设置与常住人口增长趋势不相适应,“乡村弱”和“城镇挤”现象较为严重,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张,城镇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大班额现象和入园难、入学难现象仍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部分地区学校存在教师结构性缺编,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学科专业教师缺乏,教师培训经费不足,乡村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一些地区学校校舍存在结构性缺房问题,功能教室、生活用房、体育场地不能满足基本需要,学校场地不足问题突出。

  三、督导意见

  各地要以本次开学督查为契机,正视问题,落实责任,加大力度,整改不足,认真解决开学条件保障工作和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切实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确保新学期各项工作平稳有序。

  (一)进一步加强开学保障工作。一是做好条件保障工作。进一步落实工作职责,切实做好校园校舍、教学设施设备和生活设施设备的修缮维护,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二是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加强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协作,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家庭困难和特殊教育学生关爱工作,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将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抓稳,确保适龄儿童不因学习困难或家庭困难而辍学。三是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着力解决学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在加强教学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师生学习、生活条件,增强服务意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工作。一是加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责任机制,把安全稳定工作分解到岗、具体到人,加强学校技防设施建设,加大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切实做好防溺水、上下学交通、校园欺凌、消防、食品卫生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尽最大努力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二是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完善校园周边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完善警校联动机制,落实“高峰勤务”模式,动态掌握校园周边地区不稳定因素,加大整治力度,努力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创新安全教育形式与载体,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安全教育课程化、安全演练常态化、安全管理制度化,普及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基本知识,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

  (三)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一是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基本需要。二是统筹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做好城镇学校布局规划,努力办好乡村教育,推动城乡教师交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分流学生,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三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提升办学水平。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