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击案之希拉里与特朗普的激辩:控枪还是控人?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16 09:49 点击量:756 大
中
小
同一桩血案,不同的打开方式。
就在奥兰多发生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枪击案之后第二天,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总统竞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和唐纳德·特朗普特意更改行程,分别发表演讲,为枪击案折射出的美国社会痼疾提供各自解决方案。
简言之,希拉里主张控枪,特朗普主张控人。
【控枪还是控人】
据美国媒体报道,希拉里的竞选团队推迟了原定15日她与总统奥巴马在威斯康星州格林贝举行的首次联合活动,专门为13日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举行的演讲腾出时间。
而特朗普同一天在新罕布什尔州发表的演讲重点,也从攻击希拉里转为“本次恐怖袭击、移民问题和国家安全”。
演讲中,希拉里的主张延续了奥巴马打击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伊斯兰国”极端势力的政策,她呼吁不要孤立穆斯林群体或将其视为替罪羊。
希拉里还主张更严格的枪支管控立法,包括将奥兰多枪击案凶手奥马尔·马丁使用的攻击性武器列为非法武器等。这也是她竞选总统的一项核心政策。
相较于希拉里审慎克制的语言选择、不谈政治的策略,特朗普的演说一如既往地激进。他认为解决枪击案的方法关键在移民政策。
特朗普表示,如果当选总统,他将“中止那些曾经对美欧或其盟友实施恐怖主义的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入境,直至能解决面临的威胁”。
他同时强调了自己反建制派的局外人形象,拒绝“政治正确”,并指责奥巴马和希拉里将政治正确置于常识和美国民众安全之上。
【背后的潜台词】
相较于两人演讲中冠冕堂皇的话语,是那些藏在台面下的自相矛盾的漏洞。
希拉里在演讲中特别指责美国在中东的盟友——沙特、科威特和卡塔尔等国为恐怖分子提供资金。
然而很快有媒体注意到,希拉里的指责并不妨碍克林顿基金会从上述国家接受资金支持——沙特资助1000万至2500万美元,科威特为500万至1000万美元,卡塔尔则有100万至500万美元。
“较真”的美国《华盛顿邮报》还逐字逐句指出两人演讲中的漏洞:希拉里有4处,特朗普则高达18处。特朗普最明显的错误莫过于,奥兰多枪手马丁出生于美国纽约,并非如他父母一样是阿富汗移民。而真正的移民才是他提出极端移民政策的关键。
至于演讲暗含的竞选策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刁大明认为,民主、共和两党假定提名人都在借助奥兰多枪击案强化本党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攻击对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峥也表示,总体看,双方的竞选策略并没有什么改变。希拉里固守民主党的基本盘,拉拢中间选民中的理性派;特朗普则是尽可能调动保守派选民的热情,提高其投票率。
至于控枪或控人究竟哪个更实用,尽管专家们看法不一,但能肯定的是,两党固守的解决方案都无法全面回应美国面临的问题。
刁大明认为,奥兰多枪击案后控枪、移民、反恐、恐同、同性婚姻等等内政外交议题纠结在一起,使美国面对的问题极大复杂化。两党各自的答案不足以全面解决问题,一个综合性、超越党派、能够切实做出改变的综合性方案才是美国需要的。
【未来选情】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彭博社和路透社的最新民调均显示,希拉里的支持率领先特朗普。不过路透社在奥兰多枪击案后展开的调查显示,希拉里领先幅度略微缩水。
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时,专家均对记者表示,每次美国国内或国际安全形势紧迫时,如此前的加州枪击案和巴黎恐袭事件,保守派和强硬派都会顺势利用民众的愤怒和恐慌情绪“上位”。特朗普的支持率上升也曾得益于此。
但从目前民调来看,美国公众对特朗普的极端言论似乎也有了一定认识,真正能被特朗普影响的民众有限。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储殷表示,鉴于美国目前的状态,特朗普很难真正击败希拉里,因为他“得罪的群体太多”。“大家可能不喜欢希拉里,但仅仅是讨厌特朗普就够了,”他说。
刁大明则表示,希拉里相较于特朗普更有经验,在内政和外交政策方面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更强。不过在即将开始的大选阶段,当最大建制派希拉里对决最大反建制派特朗普时,希拉里的经验也可能成为劣势。
他认为,特朗普有可能会把希拉里描摹成“高高在上、不顾民意”的建制派精英,把民怨引向希拉里,因此这场白热化对决依然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撕裂的美国社会】
对于两人的演讲,多家媒体都注意到了两党看法的分歧。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不仅解决方案不同,希拉里和特朗普对问题究竟是什么的看法都不同。
李峥认为,从这一事件看,美国社会的凝聚力确实在下降。虽然美国社会在同情受害者和反对暴力上有共识,却在造成事件原因上分歧很大。
刁大明也认为,奥兰多枪击案再次暴露出两名竞选人或两党在美国民意重大关切议题上“极端水火不容的分歧”。
储殷指出,美国社会早就撕裂。“当一个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帝国衰退、不能从外界掠夺足够资源来弥补本国阶级矛盾和阶层分化时,自然会出现问题”。此前出现的右翼茶党和左翼占领华尔街活动,都显示出美国左右翼的阶层撕裂。
他认为:“中产阶级缩水、两极分化,美国的撕裂不可避免。”(海洋)(新华社专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