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1:30:19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食品频道 > 茶叶 > 茶企

习水百年古树茶闯出大市场
发布时间:2015-10-17 17:33

  一直以来,在贵州的茶叶产地之中,很少有人听说过有习水县。然而,自从一家茶业公司注册成立之后,便实现了奇兵突袭之态,成为业界新锐精品,以纯野生无污染、传统工艺制作的古树茶打开全国市场,让习水古树茶香飘天下。这家公司就是成立于2012年6月的贵州习水县勤韵茶业有限公司,打破了“习水只产酒不产茶”定式思维,并以“乡枞”、“金枞丝”商标的茶叶产品独步市场。

  一炮而红 古树茶“震惊”茶博会

  习水县作为旅游避暑胜地,更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王国。所以,茶叶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山间野生茶很常见,而县里的多个乡镇,几乎每个村庄的村民都有自种的、自然生长的古树茶,供自家采制后饮用。而勤韵茶业,正是以本地特色资源古茶树为主要原料,研制纯天然的有机茶叶为核心,生产的茶叶产品深受市场青睐,甚至可以说是当代茶叶中的极品之一。

  2013年4月,第三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全国243个茶样,经过专业媒体、大众茶人、茶叶专家严格评审,其中只有49个茶样荣获特等金奖、金奖、优质奖三个奖项。其中,勤韵茶业法人、总经理周枞胜的产品— 从千里之外的习水带去“乡枞”牌习水金丝枞野生红茶,成为博览会名茶评比的黑马,荣获了特等金奖,从而一炮而红。从此,声名大噪的“乡枞”牌习水金丝枞野生红茶,深受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城市客人喜爱和青睐。于是,公司又开发了习水金枞丝野生红茶、高山云雾绿茶、老鹰红茶、老鹰虫茶等系列高品质产品,同样好评如潮,订单不断。

  周枞胜说,好的原料只是生产好茶的基础,为最大限度保持这些古树鲜叶的品质才能做出好茶。所以,在他的茶厂里,至今仍坚持着手工制作古树茶,并将一直是产品的主打特色之一。

  3万棵古茶奠定产业根基

  古茶树茶叶因其罕见、内含物质丰富、芳香味十足而成为众多消费者争相追捧的对象,他们将其看作是茶叶中的“瑰宝”。同时,古茶树是一种品牌、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无价的资源和财富。据统计,至今习水县仙源、双龙、寨坝镇等多个乡镇,仍孕育着3万多棵上百年的古茶树,称之为古树茶之乡也不为过。而一切,正是勤韵茶业公司快速、稳步发展的产业根基。

  周枞胜说,习水的古茶树资源非常多,但基本上是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开发利用。也正是如此,他在2005年发现古茶树资源后,认为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才从外地回乡创业,研发生产古树茶。 但是,在开发利用之余,周枞胜开始重点对古茶树进行保护,出资收购保护全县大树茶5000多棵。并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于2013年开始,在仙源镇毛坪村流转集体荒山及土地1200亩,开始布局茶树种植,在保证原料供给和品质,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从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发展、茶树改良和引进方面,保证古茶树资源不被过度开发。于是,从广东引进单丛大树茶和习水大茶树进行嫁接改良,开发茶叶新种植基地。还新建红茶、绿茶、白茶和乌龙茶加工车间及购置设备,新建老鹰茶、饲养虫茶生产线1条。

  周枞胜表示,在未来三年内,勤韵茶业计划总投入2400万元人民币,收购保护习水全县大树茶25000棵,用珍稀的高端茶叶资源,做出高品质的高端产品。

  3年时间打造出科技型企业

  虽然成立只有3多年时间,但勤韵茶业已经发展成为集古树茶和老鹰茶保护开发、品种鉴选、培植育苗,引进新品种和当地大树茶嫁接,结合当地民间传统制茶工艺和自助研发的新技术,专业研制高端特色茶叶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事实上,勤韵茶业发展快速而稳定。目前公司总资产已近千万元,有管理、生产技术人员和员工近80人,承包老茶园和荒地1200亩,收购古茶树5000余棵。新建茶叶加工车间1200平方米,标准化生产设备及水电等配套设施。同时,拥有的商标“乡枞”、“金枞丝”,申报“炭火烧水加温加湿发酵古树红茶、炭火烧水加温加湿发酵老鹰红茶”等4项发明专利,全部通过全国食品生产许可QS认证。开发的古树茶已形成红茶、绿茶、古树白茶、古树生茶等多个品种。

  对于公司的产品,更是得到了中茶所和浙江大学等茶界专家的认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一致认为“习水古树红茶外形紧细秀丽、汤色橙黄明亮,有明显的花果香和蜜香,稍带玫瑰香,滋味醇正厚重、回味悠长,是珍稀的高端茶叶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极高,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而在产品的销售上,已经形成了贵阳和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大城市为主,面向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产品客户遍布全国各地的多个消费阶层。2014年,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元,净利润220多万元。

  周枞胜说:“公司立足内连基地带发展、外创市场育品牌的创业理念,潜心研制最具中国特色的原生态、纯天然高端茶叶。”他表示,将进一步挖掘我国古代茶叶制作方法,开创出针对习水山高雾大特色茶区的新工艺,真正上做到“弘扬古茶文化、传承茶道精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