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同议“食安共治” 呼吁重拳打击谣言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28 12:28 点击量:1037 大
中
小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重点活动之2016中国食品辟谣论坛于6月27日在北京举办,来自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科普专家、法律界等近200多人济济一堂,共同探讨探讨谣言传播路径和处理机制,引导公众走出食品安全认知误区。
正确传递信息才能抵御谣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表示,谣言治理,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打击谣言。她举例说,今年浙江温州发现“猪肉钩虫”谣言,当地监管部门坚决不放弃对散布谣言网站、自媒体的举报,与公安、网信办等部门携手治理,最后散布谣言者被行政拘留七天。
“拿起法律的武器非常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碰到谣言主动出击,进行辟谣,把科学的东西传播给大家。”颜江瑛表示,面对信息传播中纷繁复杂的食品安全知识,预防在前做科普,正确地传递信息才能抵御谣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大监管信息的发布力度,除了每周发布一次的食品抽检信息,科普知识的发布都会配合着风险解读,传递科学知识。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邱宝昌认为,今年食品安全周的主题为“尚德守法 共治共享食品安全”。在全社会弘扬“尚德守法”,除了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互联网治理,还可以用公益诉讼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建立诚信征信管理,将失信者纳入信用黑名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需要社会共治,集聚社会团体、专家和媒体的力量,增强百姓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农产品质量安全成谣言重灾区
对于目前食品谣言的现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顾宝根深有感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越来越有力,质量安全应该是越来越能够得到保障,然而,百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的信心好像没有提高,这形成了反差。”
据顾宝根介绍,通过总结,谣言主要有以下几类:首先属于胡编乱造型,捏造事实,无中生有,比如“黄瓜使用避孕药能够引起儿童性早熟”;第二类为夸大事实型,比如去年传出使用乙草胺的消息后,“草莓含乙草胺致癌”等有关草莓谣言很多,;第三类是偷换概念型,比如最近微信上面流传的“怎样才能拯救浸泡在农药里的东西”;更多的谣言属于第四类无知猜测型,比如“甲醛浸泡蒜苔”“苹果打蜡”等。
食品谣言最大受害者是被误导的消费者,可为什么科学上都已经有定论的、甚至农业人员看来已经是常识的问题,消费者所知甚少呢?顾宝根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三:一是辟谣信息发布不及时,二是科普工作缺乏系统性、前瞻性,三是科普和辟谣知识的发布渠道和传播范围有限。
应对谣言在“破” 更重在“立”
康师傅中国区董事长贾先德表示,食品谣言之所以受人关注,是因为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相关,热度高,谣言引爆的“燃点”低。对于传谣者和造谣者的处理需要区分对待。传谣者或是被误导,或是不具备相关知识,或是无意转发,对于传谣者,科普优先。对于造谣者则不能在道德层面去约束,而应运用法律武器。尤其在食品产业中,部分企业散布的一个不正当竞争的谣言,破坏了公平的商业竞争环境,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事关国计民生,不能姑息。
贾先德认为,破除谣言,不能仅靠“破”,更重在“立 ”,不能仅在谣言出来后忙着辟谣,而是需要在谣言之前做好科普工作,让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了解,面对谣言即可及时处理。
可口可乐大中华区事件处理及危机管理总监熊永刚认为,不造谣是一条底线,不轻信谣言、不传谣是自律,权威辟谣是一个有效保障。针对造谣者和恶意者,提高其违法成本,加大执行力度,企业或者利益受到伤害的相关各方只要条件允许,就应勇敢拿起法律武器,重点不是追究多少损失,重要的是树社会正气;针对大众的,多做科普,目的是让大家不轻信谣言,不传播谣言。
“食品谣言的具体性质非常复杂,只有权威辟谣,才能最大化传播正能量。辟谣的权威性包括传播渠道要权威,也包括内容和主体的权威性。”熊永刚建议,包括政府、企业、网警、消协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应建立起一个常态的监测、举报、举证、辟谣、查处机制,让谣言无所遁形。
自证清白 企业需建快速反应机制
除了消费者科学知识不足导致的认知误区和正确信息未能及时传播等原因,食品安全谣言部分源于商业利益的不正当竞争。对此,贾先德表示,食品产业的工作者从事的是一个良心的事业,打造一个好的消费环境,让每一个工作者能够安安心心创新研发,提供好的产品,呈现给所有的消费者,而不是每天东奔西跑,忙着辟谣。
“不可否认,部分谣言来自于同业的不正当竞争,比如直销行业的营销人员有一些不规范的说法,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信息的生产和传播。”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王汝华表示,目前在同业行业里已经建立一个应对谣言的联盟,形成了一套解决机制,同时企业也开始运用一些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去打击谣言,比如今年安利起诉了4个传谣的公众号,索赔一块钱,目的是通过判例明确谣言,要求对方做道歉、删除等等一些辅助措施。
王汝华表示,要想打败谣言,最重要的要企业打铁还需自身硬,视质量安全为生命。只有全行业从自身做起,真正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去除公众的忧虑,人们的不安全感才会消失,众多网络谣言也就不攻自破。
针对企业第一时间自证清白很难的困境,王汝华说,在应对食品谣言上,企业需有一套科学的快速反应机制,包括全网的时时监控、搜索体系等。同时,企业还应建立一套应对谣言的内部管理机制,做好信息档案的留存工作,以应对突发情况。如数年前针对“转基因蛋白粉”的谣言,企业第一时间找出大豆来源的非转基因证明认证的,才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向公众自证清白。(娄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