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4:30:55

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团官兵勇夺“金盾牌” 紧盯实战转型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5-08 16:43    点击量:699    

导弹发射。刘川摄

    初夏,西北大漠冰雪初融,空军某基地演练场杀气腾腾,来自3个战区空军的6支地导部队官兵摩拳擦掌,争夺空军地空导弹兵最高荣誉——“金盾牌”。

    压轴课目“真打真”,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团官兵在复杂电磁环境和未知条件下,稳准抢打多批目标,夺得“金盾牌”!有人没想到。为啥?因为他们装备老旧,兵器性能不占任何优势。有人却是意料之中,因为他们一直紧盯实战转型开路,始终站在兵种部队战斗力建设制高点。

    “当年换装带来的冲击,不亚于一场改革。”团长刘志平介绍,该团接换的首套某型防空武器系统,信息化程度高、技战术融合强,从团营指挥员到每个战斗员、从指挥体制到训练模式、从训练管理到战斗力生成,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手握“金疙瘩”,怎么当先锋?他们盯着实战需求学习钻研,主动挑战兵器装备的极限值,谋求作战效益的最大化,研究制订的120余项教令训令和战法训法填补了国内空白;围绕空袭与反空袭中新装备如何打、怎么防开展战法研讨和兵棋推演,自设演练训练难题,主动找“强敌”过招,组织10余次动态抗击训练,完成了10多个新课目演练,一批动态抗击、抗干扰作战、伪装防护等新战法应运而生。

    “好的家业不是守出来的,而是闯出来的。这个团成长的每一步,都折射出对兵种部队的战略担当!”该团所在师政委刘亚武告诉记者,换装没几年更先进的同型装备就列装到了兄弟部队,但这个团却一直创造并保持着地空导弹兵历史上击落最快最慢、最高最低、最远最近目标和干扰条件下命中率最高等11项第一。

    从“首家”到“首次”,他们一路冲锋、永不停歇,一次次闯进空天防御的“无人区”。前年金秋,大漠深处,该团某营百余名官兵、数十部战车已蛰伏数小时,然而战机却只有几秒钟。“目标锁定!”“发射!”烈焰托举起一枚利剑冲天而起,直刺苍穹……几分钟后,群指挥所通报:导弹命中目标!

    这次任务其实是他们争取来的。前几次参加同类型任务,他们一年一个台阶,连创空军纪录。见好就收,还是继续冲刺?不仅要冲刺,更要拼尽全力,从战区空军到师团指挥员达成共识:“让从未执行过此类任务的某营上,积累作战数据,还可以向兄弟部队学习!”谁都没想到,数十天战风沙、斗酷暑,这个搭乘末班车来的“学生”,最终得了“头彩”,掀开了空军防天反导能力建设崭新的一页。

    从当年的新装备,到如今的老伙计,他们缘何20余载“宝刀不老”?团政委于飞的总结只有两个字:人才。其实,从接装那天起,他们就担负起了兵种部队人才种子基地的重任,6次分流为空军输送近300名骨干人才,30余人走上师旅团级领导岗位。

    人才分流不断流,向外输血更造血。他们把人才放到与战斗力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考量,一批大校军衔的技术专家,跟着部队遂行任务,上高原、入大漠、走边陲,扎在一线保障兵器、带教徒弟,官兵亲切地喊他们“大校保障班”,可有谁知道他们都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让自己的想法在战斗力末端开花结果。空军级专家、高级工程师周建奋,面对刚刚到手的新装备,边学边干边总结,编写了20余种装备的学习教材和使用手册,发现和改进的技术问题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元。

    高级工程师席吉虎的名言“不敢同第一较量的人,永远争不到第一!”他敢于创新不畏权威,多次在重大任务关头独立排除临战故障,成为外方专家都叹服的“兵器通”,被空军授予“刻苦钻研新装备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一般故障不出连、复杂故障不出营、重大故障不出团”,已成为该团兵器保障新常态;“团有专家、营有骨干、连有后备人才”,人才梯队初具雏形;科研革新成果获奖20余项,士官搞课题攻关、带干部徒弟已不算稀奇。

    战略转型,人才为本;才尽其用,融合制胜。接装20多年,团党委18次被评为先进,团19次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主要得益于人才这个战略资源。团长刘志平告诉记者,近些年该团多次与兄弟部队角逐比武竞赛场和实弹射击演兵场,虽然装备明显劣势,却能屡次夺魁。败中求胜、险中求胜,靠的就是融合!

    “指挥人员懂技术,技术人员懂战术,保障人员懂系统!”高工周建奋深有体会,每次大项任务都是自己和团长住一个野战帐篷,方便有问题随时交流;每次战术研讨会技术骨干必须参加,什么目标用什么战术,技术人员说了算!

    转型,让他们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把目光瞄向更为高远的空天,跨专业、跨领域甚至跨军种学习研讨,人与人之间、装备兵器之间、火力单元之间、兵种部队之间系统融合越来越紧,与实战的距离也越来越近,锻造空天铁拳,一个新型团队正在崛起。(黄子娟、郭洪波、张雷、田凡新)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