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语言是对官员腐败的“精准打击”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04 16:18 点击量:814 大
中
小
个性化语言是对官员腐败的“精准打击”
2016年1月3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发布消息称,广东省茂名市委统战部原部长李玉楷被“双开”。(2月3日 中国网)
从最近一段时间中纪委的通报发现,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党纪处分”通报中,多处出现类似个性化语言描述。比如,江西省国防科工办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廖晓凌,“长期占用分管部门汽车,并报销相关费用,占有分管单位财物”;甘肃省嘉峪关市政协原副主席魏万林,“干预和插手司法活动、执法活动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
对官员违纪通报中使用个性化语言表述,是我国从问题导向出发推进反腐败的必然结果,词语表达的具体和清晰,体现了对腐败问题的精准打击,也显示了中央反腐更加自信。这样的个性化语言通报,理应长期坚持,成为常态。
中纪委发布“党纪处分”通报,既是为了震慑犯罪分子,让腐败分子感受到党中央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感受到党中央对腐败“零容忍”的态度,也是要教育警示广大党员干部,让他们从这些违法乱纪党员干部身上,看到加强自身理想信念修炼,筑牢自身反腐倡廉堤坝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以案说法,以案教育党员干部的目的,这就要求这样的语言表述要有更个性化,更有吸引力,才能对广大党员干部起到“动心忍性”的作用,才能达到助力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
对官员违规违纪,甚至违法乱纪的通报,如果都是千篇一律,笼而统之,是不可能把官员的违纪事实交待清楚的,也不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出官员违规违纪的事实,这既不利于大众的关注,也不利于教育干部,只有用个性化的语言对官员违纪事实进行通报,才能够达到针对性更强,更准确的作用,才能达到教育一批党员干部的目的,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理应坚持不懈,成为常态。
加强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各级党委创新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帮助教育,这是难得可贵的。因此笔者希望中纪委党纪处分通报中使用的个性化语言表述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成为常态化。
作者:江文 四川省简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