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演员的“天价”片酬埋单?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9-01 12:06 点击量:865 大
中
小
(网络图片)
马若虎
广电总局党组近日发布了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提到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央视新闻频道也在相关报道中,指出演员的“天价”片酬为影视剧制作的其他环节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比如,《如懿传》两位男女主片酬加起来合计1.5亿,而圈内好几个当红小生的片酬动辄一部戏8000到1.2亿,导致制作经费被严重占用,编剧、后期配音等其他工作人员的酬劳极低,影视剧故事情节越来越难看,最后只能粗制滥造。
虽然有的制作方感受到了压力,也厌恶这种现象;有的想推出精品佳作,避免内容枯燥乏味,但是他们往往一方面叫苦不迭埋怨价格高,一方面不择手段哄抢演员,唯恐对方因片酬过低而拒绝自己。为什么非用“天价”演员不可?难道有人在逼他们?
的确是。演员“天价”片酬的成因较多,比如购片方的“明星情结”。签约多位一线演员的某经纪公司老板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现在视频网站的购片模式,“他们很多时候根本不重视影视项目的剧本、制作和定位,只关注明星阵容,如果有某当红明星参与的剧目,就提高购剧价格,这样一来,片酬自然被提高”。
有专家指出,时代的变化,让电视、网络等不同平台锁定的观众群体对影视剧的诉求容易集中在某类演员身上,明星的作用就会被放大,影视剧的制作方、发行方、放映播出方看重的也恰恰是明星背后巨大的粉丝效应。有关方面期待的票房号召力、播放量号召力,都需要明星来支撑。
这确实是一种不良现象,如果只在乎明星效应,任由演员漫天叫价,就无法保证作品的高水准高质量,有时候也不一定能带来高票房,高收视率。比如,受言情小说爱好者追捧的小说《泡沫之夏》,电影版本于今年7月份上映,演员阵容也十分强大,上映前各方都充满了期待,但上映后票房却出人意料的惨淡。
想要创作出精品,还是要靠实力,靠内容。对于制作方来说,应该始终把作品的内容和质量放在第一位。而事实上,如果内容吸引人,质量有保证,演员表演到位,就能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支付演员的片酬方面,可以和演员签署分账协议,就是在影视剧播出或上映后,支付演员的一部分片酬,让演员真正为自己的表演负责。
如果有的明星坚持“天价”片酬,制作方完全可以启用其他演员,包括新人。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明星演员,而是实现一种平衡。影视行业应该逐步创造一个健康的机制,构建平台,不断培养出优秀的新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从而解决现在的片酬过于集中在某些一线演员身上的问题。
对于演员来说,应该扭转索要“天价”片酬、攀比炫富的观念,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追求一部好的作品对自己的发展有利,专注于表演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对于观众来说,应该更加关注作品本身,抵制一些“有阵容而无内容”的影视剧。至于购片方和播出方,更要起到传播好作品的作用。
由此可见,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需要社会多方共同努力。此次广电总局的要求,对影视行业而言无疑是件好事,期待不良现状能尽快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