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植物类别及数量不断增长 陕西秦岭不只有"四宝"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29 07:30 点击量:565 大
中
小
佛坪大坪峪景区栖息着金丝猴家族。资料照片
随着保护力度不断提高,陕西洋县朱鹮数量明显增多。
广货街保护站工作人员在大坪村梯子沟巡护动植物资源。
秦岭风光。记者 姜 峰摄
陕西秦岭,山峦巍峨,植被茂盛。这里是全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复杂的地貌条件和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了丰富而别具特色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这里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秦岭四宝”,以及林麝、金钱豹、红豆杉、独叶草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秦岭是如何保护这座珍贵的“生物基因库”的?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内,羚牛数量由100余头增加到360多头
西安市沣峪口,北面关中平原,南通巍巍秦岭。沣河水自峪口向外流淌,3000多年前曾浇灌出西周都城丰镐二京的文明滥觞。
在海拔2100米的秦岭分水岭登高眺望,西侧海拔超过2800米的光头山半隐半现于云雾间。
“保护区地跨3市3县,我们站是保护区4个保护站中最西边的一个”,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货街保护站站长郑怀文说。这样一座秦岭险峰,他和同事每个月都要爬一两次,“站里7个人,日常工作就是动植物资源巡护、疫源疫病监测、野生动物救援、打击偷猎行为等”。
拿上GPS、相机等“家伙事儿”,记者跟随保护站工作人员到光头山下的大坪村梯子沟体验了一回进山巡查。
梯子沟茂林幽深、路陡难行,记者常需手脚并用才能前进,而保护站的王涛却步履轻盈,从容观察、记录着林木病虫害情况和野生动物脚印粪便等痕迹。“羚牛、林麝、金钱豹、云豹、黑熊,咱保护站都有,去年下雪时,在光头山甘沟沟垴设置的红外相机就拍到过金钱豹”,王涛对这里的珍稀动物如数家珍,“像‘秦岭四宝’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就常栖息于光头山等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草甸”。
得益于多年保护,一组数据令人欣喜:1988年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全区羚牛数量已由100余头增加到现在的360多头。陕西省林业厅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1973年,秦岭地区羚牛总数量仅有1300头左右,而2001年调查结果显示已达4418—5720头。
山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珍稀动物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奥妙何在?
在广货街保护站工作了11个年头的郑怀文颇有发言权:“近年来,秦岭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郑怀文举例,老安子村苍子沟是他们的一条重点巡护沟道,自从2004年纳入天保工程,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植被恢复得非常好,如今他们想进去巡护,不得不拿着砍刀开道。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这些年大大降低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人为干扰,而在持续打击下,偷猎盗伐行为逐渐销声匿迹”,广货街保护站副站长刘刚说,“还有一个突出的变化,经过多年宣传,山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大家都知道,保护区不能乱进”。
从梯子沟出来,路过大坪村,村民曹定计是全村闻名的护林员,“我闲下来就自个儿到山上去捡旅游垃圾,碰见驴友野外烧烤咱还主动劝解”,曹定计言语朴实,“说实话,保护站发的那点护林员‘工资’不多,就是觉得咱祖祖辈辈长在秦岭,该把这大山里的生灵们守护好”。
探索就地保护,逐步形成自然保护区网络
专家介绍,为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厅获悉,从1965年陕西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始,相继建立了佛坪、周至、牛背梁、长青等自然保护区,而这些保护区主要就分布在秦岭主峰太白山及秦岭主脊南北两侧,形成了小规模的秦岭保护区群。
截至目前,陕西林业系统共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4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4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5个,保护区总面积约106.5万公顷。其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秦岭区域,也涵盖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等生态系统保护较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区域,初步形成了布局较合理、类型较齐全、功能较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其中,2014年,位于秦岭腹地的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是入选了首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绿色名录。
近年来,随着陕西林业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日趋完善,秦岭野生动植物类别及数量不断增长。野生植物方面,目前陕西省分布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共有珙桐、独叶草、红豆杉、华山新麦草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3种。
“洋县与朱鹮的故事,可以写一本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教科书”,陕西省林业厅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管理站正高级工程师常秀云说。在长青自然保护区的陕西省洋县华阳镇,记者不时看到有朱鹮从林间飞过,或飞到水田边觅食,怡然自得。朱鹮保护观察站、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不断升格,目前朱鹮数量已达2200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