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6 02:40:24

新定位、新担当、新高度绘制新时代首都发展蓝图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京市代表团开放日侧记
文章来源:人民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10 11:37    点击量:820    

   【编者按】每年的全国两会,各个代表团的“开放日”不仅是媒体记者关注的焦点,更已成为展现大会开放透明的窗口。这项始于2006年的两会活动,已走过十三载的历程。步入新时代,“开放日”更彰显着全国各地开放的胸襟与自信。2019年全国两会的“开放日”,人民网带您一同见证。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京代表团开放日。(人民网记者 王醒摄)

北京,国之心脏。

五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视察北京,五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站在国家视野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北京的责任使命。”3月7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京市代表团开放日上,面对58家中外媒体近1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开场表态。

推进减量发展,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全面深化老城专项整治工作,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

代表团开放日上的一问一答,彰显了北京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坚强决心,让在场的所有人理解了“都”与“城”的重要关系,感受到推动减量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的浓厚氛围。

疏解减量 在“舍”与“得”中落实新定位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考察时指出,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就要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为首都减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进减量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转型再造,减负前进,着力解决“大城市病”,北京制定了“三线”“两控”的管理办法,即人口红线、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以及控制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通过新的规划的实施,我们切身感到北京城市的更新模式和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答记者问时表示。

“去年,全市人口减少16.5万,其中中心城区减少40多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34平方公里,建设面积减少了1200多万平方米。”陈吉宁向在场记者亮出数据,然而,减量的同时,“我们城市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每人24万元左右,经济总量达到三万亿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大家都关心的大城市病问题有所缓解,比如说空气污染明显改善,比如说地下水在逐步回升……”陈吉宁表示,北京市在刚性减量过程中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发展。

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这无疑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转折。北京市抓住减量发展这个阶段性特征,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探索建立减量发展实施倒逼机制。

从聚到疏,因舍而得。人口增量、新增产业、能源消耗的逐渐减少带来了经济的持续增长,数据反差折射出北京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大幅提升。

全市常住人口增量和增速持续下降,城六区常住人口出现拐点;调整退出一大批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区域性专业市场;留白增绿,“城市森林”大面积增加……北京城市发展正在深刻转型。

整治保护 在“新”与“老”中展现新面貌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题听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汇报,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老城不能再拆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加强三山五园地区保护”,并列出了详细规范。这样整体保护,成为首都新时期发展的不可逾越的刚性约束。

“老北京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胡同,要注意保留胡同的特色。”今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东城区视察慰问时强调:“老城区的改造提升要同保护历史遗迹 、保护历史文脉统一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东城区委书记夏林茂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全区上下正在努力“让大家住在老胡同里头还能过上现代生活”。

从市级编制核心区控规、老城区整体保护规划到区里的加强风貌管控和街区更新保护机制,以及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东城区围绕总书记的指示,做出了许多举措。“沿着中轴线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和景观修复工程,例如永定门广场、前门大街、故宫周边地区、景山东街、钟鼓楼广场……”说起这些项目工程,夏林茂如数家珍。

在保护老城文化方面,东城区不断加强文物建筑、名人故居、会馆、四合院等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除此以外,深入挖掘老城胡同内涵,讲好老城故事,让老字号、老物件,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动起来。

水穿街巷,庭院人家。夏林茂邀请在场记者去看看前门三里河的改造:“总书记来东城区考察时看着前门三里河的图片说,这个地方改造的真漂亮。”

老胡同新生活。夏林茂表示,“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老胡同保护的同时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去年新建规范了便利服务网店210个,改造提升菜市场5家,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做好这项工作,争取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留住老北京的乡愁和记忆。”

协同发展 在“一核”“两翼”中谱写新篇章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第六个年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过去的五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上处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的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下更大气力推进工作。这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优化北京城市功能与布局的一个重大举措,是要实现‘一核两翼’的联动发展。”陈吉宁向在场记者介绍,“一核”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在内的北京中心城区,“两翼”是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

目前,行政办公区一级工程已经全部完工,首批搬迁了35个部门,1.2万人全部入住,城市绿新实现了绿化的一千亩……今年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还会有更多规模的绿化,北京五中通州校区将落成,开展更多医院通州院区,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四个统一的要求,即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编制完成通州和北三县这个协同发展规划。”

陈吉宁表示:“我们做副中心建设的同时,也要全力支持河北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要切实做到雄安新区需要什么我们就积极支持什么。”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是北京的另外重要一翼。雄安新区成立近两年来,顶层设计基本完成,“1+N”规划体系基本建立,转入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前不久,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描绘出河北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的发展图景。

国家大事,千年大计。北京着眼于京津冀更广阔的空间,发挥首都“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遥相呼应的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如同一对羽翼,与北京的中心城区共同发力,齐头并进。

首都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把总书记的深邃思考和战略擘画,化为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

“留白增绿”让北京清新明亮;“减量发展”为首都提供科创空间;“一核两翼”打开的广阔空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旧城改造成为历史,老城保护城市复兴。波澜壮阔的首都画卷,在明确“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下,正在大步迈向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